本书通过1988—2000年李登辉当政后面临的台湾政治转型趋势以及权力斗争格局,分析了台湾分离主义产生的根源和现实背景,指出了其分离主义路线是台湾社会特殊历史经验的现实反映,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发展特殊历程的客观产物,并对分离主义政治路线在两岸关系政治定位、“务实外交”、“宪政改革”上的表现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梳理。
两岸统一,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都必须解决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问题。本书以台湾政治认同产生问题的时期为观察点,深入分析当时台湾的政治面貌,追述台湾分离主义产生的根源、
张文生,1969年生于福建省上杭县。1991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1994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专业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工作。2010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兼任《台湾研究集刊》副主编、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从事台湾政治制度、政党政治、选举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合著《民进党选举策略研究》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绪论 (一)研究的源起 (二)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路径 (三)文献浏览 (四)结构与主要内容 (五)创新与不足一、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根源 第一节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的思想根源 (一)李登辉浓厚的日本情结 (二)李登辉对国民党政权白色恐怖统治的深刻记忆 (三)李登辉思想中深厚的本土意识 第二节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的社会与政治根源 (一)战后台湾经济发展推动了8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政治转型 (二)台湾政治转型冲击了台湾社会的中国意识 (三)社会文化多元化为分裂主义思潮的泛滥提供了空间 (四)台湾社会政治的本土化加剧了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疏离感二、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产生与发展的现实背景 第一节李登辉当政与国民党的流派斗争 (一)从李登辉继位到国民党“十三全”:国民党主席之争 (二)二月政争:国民党内主流派与非主流派斗争的公开化 (三)从“肝胆相照”到“肝胆俱裂”:郝李矛盾的激化 (四)新党成立:国民党的分裂 (五)“林郝配”对“李连配”:非主流派的最后攻击 (六)小结:国民党流派斗争的本质 第二节90年代的两岸政治互动 (一)两岸民间交流的开启 (二)两岸两会的成立 (三)“九二共识”的形成 (四)汪辜会谈 (五)江泽民主席八项主张的提出 (六)李登辉访美与两岸两会谈判的中止 (七)汪辜会晤 (八)小结:两岸互动中的政治分歧三、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在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中的表现 第一节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对于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演变 (一)李登辉继位之初坚持“只有一个中国,我们必须要统一” (二)李登辉时期“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两岸关系定位 第二节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背景及其影响 (一)“两国论”的实质: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二)“两国论”出炉的背景 (三)围绕“两国论”的政治斗争 (四)“两国论”的影响四、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在“外交”与“宪改”领域的表现 第一节 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 (一)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的背景 (二)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具体举措 (三)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本质与效果 第二节李登辉推动台湾“宪政体制”改革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国是会议”的召开 (三)“一机关两阶段修宪” (四)“总统直选”的争议与1994年7月第三次“修宪” (五)1997年7月第四次“修宪” (六)1999年8月第五次“修宪”和2000年4月第六次“修宪” (七)对于20世纪90年代李登辉推动台湾“宪改”的评析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客观存在和法理事实。这样的事实也体现在台湾至今依然有效的“宪法”和法律中。在李登辉继任之初,台湾当局也曾经明确承认和确认这样的事实。然而,由于台湾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这个无可辩驳的政治和法理事实却在台湾民众中产生了认知上的异化。李登辉当政的时期正是台湾社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台湾社会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多元化、自由化、本土化的道路。但是,伴随着台湾社会的政治转型,台湾社会的“台独、分裂”思潮日益泛滥,作为当权者的李登辉不仅不予断然遏止和正确引导,相反却基于个人权力和地位的政治需要加以利用和扶植,乃至最终形成危害巨大的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一方面,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产生和发展,是台湾社会意识对于台湾特殊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推行,给台湾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政治影响,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推波助澜下,近年来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显得越来越混乱而迷茫。……由于台湾依然存在着分裂主义思潮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环境,仅仅依靠批判是无法消灭分裂主义的。解决台湾分裂主义社会意识的根本在于改变台湾的社会环境,消除台湾分裂主义意识的社会基础。只有台湾的社会存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之后,才能最终消除分裂主义的社会意识。而这要求海峡两岸经历艰苦的努力、长期的交流、密切的融合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峡两岸通过广泛、深入、密切的经贸、文化、社会和人员的交流,促进两岸的社会融合,改变台湾的社会环境,最终争取台湾民众的支持,使台湾广大民众在统“独”的对比中作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