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统一之路(“我们是人民”—这几个简单而伟大的字撼动并推翻了整个制度。)
定 价:25 元
- 作者:(德)魏茨泽克 著
- 出版时间:2014/5/1
- ISBN:9787506073646
-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35.167=6
- 页码:18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通向统一之路》是一部回忆录。
眼下各种各样的回忆性著述不胜枚举,而我们从中还能学到些什么新的东西呢?在德国,只有为数甚少的人会如同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对于联邦德国的政治自信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在柏林墙倒塌二十多年后,这位在任职期间实现了国家统一的联邦总统重新回顾历史。他描述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十年的变化、冷战期间东部和西部德国人的艰难共处以及1989年发生的和平革命。他也提出了质疑,思索统一后德国的变化和德国人仍待完成的事业。他将统一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如果缺乏这种视野,就无法准确理解统一的意义。在《通向统一之路》中,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描述了一系列终身思索探询的德国问题。
里夏德·冯·魏茨泽克(RichardvonWeiz-sacker),1920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父亲恩斯特·魏茨泽克是德国外交官,其兄长卡尔·弗里德里希·魏茨泽克则是一名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因父亲担任外交职务,所以他在年幼时曾经伴随父亲到瑞士和丹麦定居。17岁时,魏茨泽克移居英国,并在牛津大学攻读哲学和历史,后来转到法国的格勒诺布尔进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魏茨泽克在德国陆军部工作,1945年负伤后回家乡修养。战争结束后,魏茨泽克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继续攻读历史和法学,获得法学博士,先后在商界和宗教界任职。1954年,魏茨泽克加入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1969年成为德国联邦议会议员,1981年被擢升为副议长,后担任西柏林市市长。1984年,联邦会议选举魏茨泽克为德国总统,直至1994.年卸任。魏茨泽克在总统任期内积极推动德国统一,成为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位总统。
前言
一 历史赋予答案
二 1945年:失败与重新起步
三 民主德国之路
四 联邦德国之路
五 纷争的德国问题
六 西部的经济奇迹与处理以往历史的政策
七 政治的分裂,人心的凝聚
八 1961年柏林墙的建造
九 通向新外交政策之路
十 邻国波兰
十一 德国政策与缓和
十二 1975年赫尔辛基峰会
十三 东西方的接近
十四 世界在变迁:东部的新朋友 前言
一 历史赋予答案
二 1945年:失败与重新起步
三 民主德国之路
四 联邦德国之路
五 纷争的德国问题
六 西部的经济奇迹与处理以往历史的政策
七 政治的分裂,人心的凝聚
八 1961年柏林墙的建造
九 通向新外交政策之路
十 邻国波兰
十一 德国政策与缓和
十二 1975年赫尔辛基峰会
十三 东西方的接近
十四 世界在变迁:东部的新朋友
十五 戈尔巴乔夫
十六 民众的觉醒:1989年的民主德国
十七 柏林墙的倒塌
十八 通向统一之路:1989—1990年的德国内政
十九 通向统一之路:1989—1990年的世界政治
二十 邻国俄罗斯
二十一 统一与自由:1990年10月3日
二十二 通向内部的统一:1990—2009年
二十三 国家安全局的幽暗权力
二十四 共同的传统:东部和西部的艺术与文化
二十五 德意志民族:我们来自何方
二十六 民族主义的歧途
二十七 我们在欧洲的位置
二十八 我们的历史在延续
二十九 欧洲在世界所肩负的任务
三十 统一·自由·欧洲
1990年10月3日的讲话
人名索引
译者后记
民主德国之路1945年5月8日,德国人的国度遭到毁灭。国家政权被四个战胜国掌控,盟国管制委员会应运而生。然而,不仅德国与柏林遭到分裂,而且不久表明,两个超级大国的意图也是如此。他们各有各的打算,所怀有的目的也迅速引起冲突,这对嗣后德国人的政治前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两个局部的德国在东部和西部的建立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更多源于对所属战胜国的依赖,西部的美英法,东部的苏联。我们德国人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挑起了侵略战争,让我们背负起沉重的理亏之压,最后唯有无条件投降。对于无数民众,随之而来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苦,尤其是遭受驱逐和失去祖先古老家园之痛。然而,1945年5月8日却是一个从纳粹时期破坏性的野蛮思想和无法无天的行径中获得解放的日子。
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两个局部国家,均需要对屠杀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和发动战争的根源进行仅省。在东部和西部,反省之路却截然不同。
对于新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莫斯科给出的方案一开始便是:反法西斯主义。这样做源于意识形态,权力政治方面的问题则交由国家来处理。对于诸如1939年希特勒与斯大林结盟等问题却避而不谈。由战胜国任命的多数共产党领导人因纳粹时期的个人遭遇,对这样一个决定表示认同,认为合理合法。他们选择的道路曾迫使他们颠沛流离,饱尝残忍的德国牢狱之苦。
与此同时,民众自身并无机会尝试进行更深层的政治、道义和精神方面的革新。虽然在科学和文化领域,尤其还有在基督教社团和宗教领导人方面,让人感受到存在着个人对此的积极努力,然而,民主德国政府领导人却无法容忍来自基层的自由反法西斯主义。个人被剥夺了革新之责,转由集体来承担。
体制对民众与过去进行独立交锋并不感兴趣。相反,更多要求的是对新创建的国家的顺从和循规蹈矩。反法西斯主义被提升为国家大事,成为针对西部德国的一个基本导向,那里应该独自承担起过去的所有罪责。“反法西斯主义者曾为之奋斗的,在民主德国是现实”,国家阵线在标语上如是写道。东部德国人被纳入共产主义兄弟国家体系,只是他们在这个体系中从未能找到如家似归的感觉。“朋友与兄弟的区别是什么?”民主德国最早的一篇讽刺性杂文这样问道。答案是:“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兄弟却不能。”对于民主德国的创建,一些经民选产生州议会的州并未参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发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运动”①。1948年,依据1946年德国统一社会党拟订的方案,受“人民委员会”②委托成立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宪法草案。从一开始,德国统一社会党便拥有了决定性的影响力。该党成立于1946年,当时因迫于外部压力,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
在民主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这个关键词变成了一种神话。时间越长,民主德国掌权者作为莫斯科的模范学生,就越加旗帜鲜明地追随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既定的路线。按其诠释,马克思主义要抗击和斗争的是作为垄断资本主义最激进形式出现的法西斯主义,原因是法西斯分子迫害了共产党人且入侵苏联。在伟大的祖国保卫战中,苏联人民在惨遭沉重损失的情况下,最终赢得了胜利,由此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历史问题得到了解决。
许多在纳粹专制时期移居国外或被迫流亡异域的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为了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而重返德国家园。然而,大多数人很快便深感失望,并再度离开民主德国,其中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和文学家汉斯.迈尔。反法西斯主义演变成了一种宗教替代品。里夏德.施罗德①后来曾对这一发展给出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事实上,统一社会党的反法西斯主义神话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是对过去的廉价处理,是任意告发和谴责反对者的一个灵活手段,是对德国领土上另一种独裁的合法化。”在德国领土上创建首个工农国家,旨在与过去断然决裂。广大民众似乎集体免除了罪责,对于历史之路的质疑不再深化。融入莫斯科指定的政治路线成为首要任务,而并非是自我回忆和反思。据此,造成1933年灾难的罪责明显在于阶级敌人一方。统一社会党领导人可以依循的是,作为反法西斯主义者,他们并未掀起战争,无需对屠杀犹太人担负责任。对于他们来说,由此轻而易举地便可拒绝对国家社会主义承担起任何责任。阶级敌人的历史罪责与我们有何相干?现在,敌人在西部,关键是要与之展开斗争。
为此,东柏林“向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发出了呼吁,因为帝国主义大国早已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扩军备战。本国民众被排除参与清算过去的任务。然而,这与解放却截然不同。东部德国人并未享受到自由,而是要承受由外向内植入的专制。由此,纳粹时期之后的主要重担落在了他们肩上。
P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