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大历史的眼光,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中西服装发展的历程,并运用文化学原理,从历史的服装现象中透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装的文化本质。全书先从服装发展的共性特征入手,总领人类服装的演变历史,再分别重点表述中国和西方的服装发展进程,最后对中西服装做了跨文化的比较。每章前后都有概况与综述,以求史论融为一体。全书配有六百余幅图例,便于阅读理解。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还可供文史、服装爱好者以及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服装发展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了解中西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样貌以大历史的眼光认识服装变迁的一般规律比较、分析与识别中西方、各民族的服装文化
第3版前言
本书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多次印刷发行,已走过了10个年头,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对于人类服饰文化的学习,本书坚持:一是将中西方服装历史合为一体考察,二是重视服装历史文化内涵的把握。多年来在教学中,以上两点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不仅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2010年获得了“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奖”。2012年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2年经教育部严格程序的遴选后,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为此再次进行修订。第3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 重新对全书内容及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对每章的导语进行了精炼,使之更为简捷和明确,与各章综评前后呼应。
2. 重点改写了第二篇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以及第三篇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相关章节的内容。
第3版前言
本书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多次印刷发行,已走过了10个年头,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对于人类服饰文化的学习,本书坚持:一是将中西方服装历史合为一体考察,二是重视服装历史文化内涵的把握。多年来在教学中,以上两点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不仅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2010年获得了“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奖”。2012年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2年经教育部严格程序的遴选后,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为此再次进行修订。第3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 重新对全书内容及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对每章的导语进行了精炼,使之更为简捷和明确,与各章综评前后呼应。
2. 重点改写了第二篇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以及第三篇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相关章节的内容。
3. 对全书的图例进行了调整,更换了不清晰的图片,增加了彩色图片,使读者在阅读时更为方便。
4. 根据读者建议,为阅读时查询便捷,在文中增添了名词解释,并对不常用的汉字加注了汉语拼音。
数千年的中西方服饰,作为人类服饰文化遗产,是创造新服饰文化的基石,在此我们引用世界著名设计师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一句名言与读者共勉:“学习传统重温历史是创造服装未来的唯一途径。”
由于中西服装史涉及时间长、跨度大,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编著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研究的实践过程,虽经多次修订难免存在缺憾,敬请各位专家、读者不吝赐教予以批评指正。
冯泽民.刘海清2014年10月
第2版前言
中国服装史和西方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与识别能力,正确地处理传统与现实、民族与时代的关系,继承中西方服装文化的优秀遗产,开拓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将中西服装史合编于一册,用“大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服装的发展,不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服装变化,而是以服装在历史中的大演变为阶段划分出不同时期,并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服装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该书自出版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服装教育界、服装理论研究领域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并荣幸地被教育部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次再版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
1. 在整体框架上,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共分为四篇,这样有助于读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认识服装文化,将服装文化看做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文化学理论,从历史的服装现象中透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装的文化本质。
2. 在具体内容上,对中国服装史中的近现代部分的服装发展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装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修订;对西方服装史中的现代部分,主要是20世纪的服装发展进程以及西方当代服饰变化的新动向、新特点进行了修订;对其他各章节的部分内容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
3. 增补了第十五章的内容,运用跨文化比较这种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分析了中西服装文化在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引发读者对中国服装文化的发展道路的积极思考。
4.
对书中的图例进行了部分调整与修正,并随书附赠彩色光盘一张,其中不仅包含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自测习题等,还收录了中外服装史的形象资料,以补充教材的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对于他们以及所有关心、帮助此书出版的朋友、同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服装发展史是将人类服装的进程记录下来并给予历史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学识有限,书中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祈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冯泽民.刘海清2008年8月
第1版前言
服装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密切相关,服装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生活史的侧影。由于服装的物质材料和精神内涵的不断发展和积淀,所以服装的历史也折射出人类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再者,由于人类居住环境和地区的差异、审美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习俗的不同,服装史也就成为一部不同地域人类的风俗史。
因此,对服装发展史的学习与研究,不仅仅是重现历代的服装样式,而是通过历代千姿百态的服饰来洞察其中的文化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要揭示各个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地域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战争等各种因素对服装的作用与影响,以期了解服装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变革的真正原因,为今天的服装研究找寻科学依据,提供有益的借鉴。由于人类历史的悠远和人类活动范围的广阔,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服装遗产,尽管这些遗产是以不同的形式保存至今,尽管各个地区各个时代服装存在着共性或差别,我们仍能从其主流中寻找出彼此间内在的关联,发现其独自的个性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蕴。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顺利达到目标的有力保证。对服装发展的研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方法,中国、西方服装史料多,历史跨度大,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中西服装发展的历史逐个朝代面面俱到地予以介绍,如果这样,就会使服装史失去中心,模糊了重点,把握不了主脉,更何谈把握服装发展的规律,洞悉服装文化的本质。所以,我们采取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把服装的演变作为主体,考察其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静态形式和动态轨迹,突出不同重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让历史为服装作证,让服装为历史代言,使一部无言的服装史变成生动的倾诉历史变迁的演剧。
本书将中国服装发展史划分为六大时期,分别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前期、中期、后期和近现代社会(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服装予以介绍与评说,各历史时期侧重不同的方面,以避免流水账式的记载。西方服装发展史同样分为六大时期(但因欧洲历史的划分与中国的不同,不能一一与中国服装发展史予以对应),这里粗略地勾勒出西方服装的演变,突出表述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我们学习研究中西服装发展史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服装与社会不能割裂不同的服装形式与当时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处于同一时空状态下的,因此服装必然会和这一状态下的其他因素密切关联,诸如政治、宗教、思想、经济、科技、社会道德等,彼此不可割裂开来,我们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考察不同时代的服装现象。
2. 服装与历史不能断裂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有五千年,考古发掘可以证明的则长达数百万年,漫长的历史中服装的遗存微乎其微,我们只能借助其他实物或记载来考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装现象,这样难免会有空白点,而这些空白点的弥补,则需要我们根据科学的推断来实现。实际上,我们对渊源流长的服装史了解很少,而且有些已知的服装史料中也难免存在偏差失误之处,所以服装发展史的线索不可能已臻完善,它还需要我们细心地考证和分析。尽管如此,主线还是清晰的。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个时代的服装形式的出现,与其前后时代服装形式的相互关系。因为任何一个历史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它必定有其原因,也必定会产生新的结果,服装也是如此。
3. 服装与地理不可分裂人类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地理状况直接影响人类的服装形式,寒冷地区与炎热地区的服装在材料和形制上显然不同。高山、平原、大漠、湖泊等自然地理限定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范围,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人类所穿着的服装必然与之相适应,同时也与在这样不同地理条件下生活劳动的需要相适应。所以对服装的分析,不可与当时地理条件分裂开来,与人类生活劳动的自然环境分裂开来。
服装发展史作为一门考察服装演变状况和变迁规律的学科,是服装科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它不仅在整个服装科学体系中占有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我们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结构和认知规律上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所谓大道,即指政治理论,所谓明智,即是理性思维。他们所谈读史的作用,同样适用于服装史的研究。历史是产生理论的沃土,是理论的宝库。要研究服装的理论,不能不首先重视服装史的研究;同样对服装史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付诸实践,则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从历史的尘埃中发现灿烂的文化思想,才能在今天的实践中重铸辉煌。
在服装史的研究中,还必须涉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诸如古今中外的哲学、宗教、法律、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典籍和实物资料,借鉴这些资料,可以推断服装演变的因果,证实服装造型的真实性。通过对中西服装史的学习和研究,开阔学术视野,启迪理性思维,在回顾几千年的服装史之后,面对21世纪的服装新天地,我们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绚丽的明天。
编著者2005年4月
冯泽民,祖籍江苏江阴,1951年生于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武汉纺织大学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服装史论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有《中国古代服装简史》《服装发展史教程》《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倾听大师》《荆楚汉绣》《汉绣传奇》等教材与专著,多次获得省优秀教学科研奖。现主要从事服饰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刘海清,湖北省武汉市人,1951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学、书法篆刻和中西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参编、主编、合编《中国历代民政文选》《西方现代艺术辞典》《文艺心理学大辞典》《大败局》《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等书十余部,发表专业论文若干篇,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学奖。现主要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培训和地方社团会刊的主编工作。
目录
第一篇.总论 ………………………………………………………………… 1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 3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 3
第二节.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7
第三节.服装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 8
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 12
第一节.影响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12
第二节.服装变化的现象……………………………………………………14
第三节.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7
第二篇.中国服装发展史 ……………………………………………………23
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 25
第一节.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25 目录
第一篇.总论 ………………………………………………………………… 1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 3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 3
第二节.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7
第三节.服装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 8
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 12
第一节.影响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12
第二节.服装变化的现象……………………………………………………14
第三节.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7
第二篇.中国服装发展史 ……………………………………………………23
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 25
第一节.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25
第二节.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28
第四章.奴隶社会服装………………………………………………… 32
第一节.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32
第二节.礼制与冠服制度…………………………………………………35
第三节.冕服………………………………………………………………38
第四节.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42
第五节.服饰礼仪与社会民俗……………………………………………45
第五章.封建社会前期服装………………………………………………51
第一节.丝绸与丝绸之路…………………………………………………52
第二节.楚汉袍服…………………………………………………………55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衣衫…………………………………………………59
第四节.男子冠巾与时尚…………………………………………………63
第五节.女子发式及时尚…………………………………………………68
第六章.封建社会中期服装…………………………………………… 73
第一节.纺织印染与衣料…………………………………………………73
第二节.唐宋官服…………………………………………………………76
第三节.唐代女服…………………………………………………………81
第四节.唐代女妆…………………………………………………………87
第五节.宋代女服…………………………………………………………93
第六节.服饰时尚与百工百衣……………………………………………96
第七章.封建社会后期服装………………………………………………102
第一节.衣料与图案的新变化………………………………………… 103
第二节.辽、金、元的民族服装……………………………………… 106
第三节.明代官服…………………………………………………………………………109
第四节.明代妇女服装……………………………………………… 114
第五节.清代官服…………………………………… 117
第六节.清代妇女服装………………………………………………… 121
第七节.明清服饰时尚………………………………………………… 125
第八章.近现代社会服装……………………………………………… 130
第一节.晚清时期服装………………………………………………… 130
第二节.辛亥革命后的男装…………………………………………… 134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后的妇女服饰…………………………………… 136
第四节.近代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 141
第五节.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时期服装…………………………… 146
第三篇.西方服装发展史 …………………………………………… 153
第九章.古代服装……………………………………………………… 155
第一节.古代西亚与北非服装…………………………………………156
第二节.古代欧洲的服装…………………………………………… 164
第十章.中世纪服装……………………………………………………177
第一节.拜占庭服装……………………………………………………178
第二节.5~12世纪的西欧服装 ……………………………………… 181
第三节.哥特式服装………………………………………………… 185
第十一章.近代前期服装………………………………………………194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194
第二节.巴洛克时期服装…………………………………………… 201
第三节.洛可可时期服装…………………………………………… 206
第十二章.近代后期服装………………………………………………214
第一节.工业革命及其对服装的影响……………………………… 214
第二节.男装的嬗变……………………………………………………216
第三节.女装的流行……………………………………………………223
第四节.高级时装业的兴起………………………………………… 231
第十三章.20世纪服装(上)……………………………………… 237
第一节.世纪之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服装………………… 237
第二节.20世纪20年代的服装……………………………………… 245
第三节.20世纪3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服装…………… 252
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 258
第十四章.20世纪服装(下)……………………………………… 268
第一节.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 268
第二节.20世纪70年代的服装……………………………………… 276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的服装……………………………………… 283
第四节.20世纪90年代的服装……………………………………… 291
第四篇.结语 ………………………………………………………… 307
第十五章.中西服装跨文化比较………………………………………309
第一节.中西服装发展轨迹比照………………………………………309
第二节.中西服装文化差异性特征分析…………………………… 315
参考文献…………………………………………………………… 319
(第1版)后记 …………………………………………………… 320
附录一.国际主要时装品牌检索……………………………………321
附录二.中国56个民族服饰简图……………………………………323
【本篇内容】
●中西服装跨文化比较
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历程,而且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同时还生动地体现了不同服装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服装文化的发展与服装文化交流密不可分,没有各种不同服装文化的互相碰撞、交流、融合,服装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交流与融合就必须正确地认识中国服装文化与西方服装文化,认识它们各自的发展历史与特质,以及它们之间在历史上的相互关系,特别需要分析清楚两者之间的异与同。
我们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更深层次地理解中西服装文化在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下全面汲取人类服装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中国服装文化中优势的力量,创造出更科学、更进步、更和谐的服装文化。
第十五章.中西服装跨文化比较
本章导语
我们在第二篇和第三篇中,分别将人类服装的发展历程,按中西方的服装体系进行了分类阐述,从中可以看出服装在不同地区的情境中不断变迁、演化的基本状况。服装作为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穿着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社会行为,我们不仅要把握它们在各自环境中发展的脉络,还应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服装发展历程进行跨文化比较。跨文化比较作为一种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着意的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
或者一种社会习俗方面,而是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人类,即不限时空地对群体与群体之间、传统与传统之间做出比较,做到普遍化(一体化),进而达到识别文化的异同及其之所以异同的原因之目的。它寻找社会结构上变异的科学解说,同时又要证明人类群体本身及其习俗的来源和发展。在这种研究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横向比照与分析(主要是中、西方的服装),探寻人类服装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包括差异性模式和共同性模式。“模式”在这里是用来描述服饰行为某些恒定或重复发生的方面,而不是那些随机发生的行为方式。对中西服饰文化差异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看问题时突破我们自己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上的局限,而对于其共同性模式的了解,可以使我们对人类服饰行为中
的有序性和可预测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中西服装的共同性模式,我们已经在第一篇的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中阐述过,并运用“环境—人—服装”的系统论方法找出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详见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以下着重从中西服装的差异性模式进行探讨。其有关服装的穿着行为却大致相似,在服装变迁中称之为“无缘类同”的现象。进入人类发展第一节.中西服装发展轨迹比照进程的文明阶段后,世界上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受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其服装及穿着行为也必然反创造自身的同时,也创造了与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服装历史,映出各自的特点。因此,中国这一历史贯穿在人类进程的各个阶段。著名学者摩尔根曾将人类与西方的服装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的进程划分为愚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