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8 元
丛书名: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 作者:田自秉 著
- 出版时间:2012/8/1
- ISBN:9787547305133
- 出 版 社:东方出版中心
- 中图法分类:J509.2
- 页码:29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从工艺美术的种类分,可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前者如花布、陶瓷、家具等,后者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等。有人把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混同起来,也有人把工艺美术只看作装饰,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至于在外国,有的把工艺美术称为次要艺术,有的不把工艺美术列为美学的对象和艺术的范畴,则是出于一种偏见。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装饰的萌芽
第三节 石器工艺
第四节 陶器工艺
第五节 其他工艺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商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青铜工艺
第三节 陶瓷工艺
第四节 雕刻工艺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周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青铜工艺
第三节 陶瓷工艺
第四节 染织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玉雕工艺
第七节 结语
第四章 周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青铜工艺
第三节 陶瓷工艺
第四节 染织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其他工艺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秦代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 铜器工艺
第四节 金银工艺
第五节 陶瓷工艺
第六节 染织工艺
第七节 漆器工艺
第八节 石雕和玉雕
第九节 其他工艺
第十节 结语
第六章 六朝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其他工艺
第七节 结语
第七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家具工艺
第七节 其他工艺
第八节 结语
第八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其他工艺
第七节 结语
第九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结语
第十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家具工艺
第七节 雕刻工艺
第八节 结语
第十一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雕塑工艺
第七节 其他工艺
第八节 吉祥图案
第九节 结语
第十二章 近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下工艺美术的衰落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区的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 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编织工艺
第七节 雕塑工艺
第八节 现代工艺
第九节 其他工艺
第十节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在商代,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例如天子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或三鼎,而普通人则不能用。如果超越上面的规定,就叫做“僭越”,是犯罪的。
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世界少见的珍品。它是商代晚期制品,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从铭文“司母戊”看,它是为了祭祀母而铸造的。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这个鼎呈长方形,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素朴无纹,使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四足成柱状,足与器身相接处,也饰以兽面纹。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两虎相向张口食一人头。鼎的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增加美观,也起到坚固的作用。这个鼎形制雄伟,具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鼎的青铜合金比例,据分析含铜84.77%,含锡11.64%,含铅2.79%,大体符合《考工记》所载金有六齐的配合比例。从鼎的铸痕看,鼎身的每边需8块外范构成,鼎足是用3块外范构成。鼎足是空心的,只在最末端有一段实心,这使与鼎身保持相似的厚度,才能在冷却过程中不致因收缩不一而产生开裂现象。鼎耳也是空心的,由于这样一个大鼎.必须用鼎足朝上浇铸的办法,所以鼎耳是单独铸造,然后再与鼎身合铸在一起的。这种方法称为“分铸法”。这样大的铜鼎在铸造时需要同时用100多个“将军盔”来熔化铜液,估计需几百人才能完成这件制作,它反映了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智慧(见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