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并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教材。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下册介绍多元函数微积分,内容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书中适当淡化了一些定理的证明,加强了对基本数学概念、基本数学方法的阐述,例题丰富,叙述注重几何直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全书在节末配有大量习题,章末配有复习小结、复习题,阶段末配有阶段自测题和期中、期末模拟试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本科少学时、成人教育本科、专升本、专科学生、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材,也可作为网络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学生的教材。
第8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8.2空间直角坐标系
8.3向量的代数表示
8.4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8.5曲面及其方程
8.6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8.7平面及其方程
8.8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8.9常见的二次曲面
8.10本章小结
复习题八
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9.1多元函数的概念
9.2偏导数 第8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8.2空间直角坐标系
8.3向量的代数表示
8.4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8.5曲面及其方程
8.6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8.7平面及其方程
8.8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8.9常见的二次曲面
8.10本章小结
复习题八
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9.1多元函数的概念
9.2偏导数
9.3全微分及其应用
9.4多元函数微分法
9.5方向导数及梯度
9.6多元函数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9.7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9.8本章小结
复习题九
阶段自测题四
第10章重积分
10.1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10.2二重积分的计算
10.3三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
10.4本章小结
复习题十
阶段自测题五
第11章级数
11.1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11.2数项级数的审敛法
11.3幂级数
11.4傅里叶级数
11.5本章小结
复习题十一
第12章常微分方程
12.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12.2一阶微分方程
12.3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12.4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12.5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
12.6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方程
12.7本章小结
复习题十二
阶段自测题六
附录1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简介
附录2模拟试题
期中模拟试题一
期中模拟试题二
期末模拟试题一
期末模拟试题二
附录3参考答案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主要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进一步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对高等数学教材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特点。
本教材的首版于2003年出版,是编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充分考虑成人教育特点,遵循成人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编写的。10年来,教材经过我校及其他院校的使用,以其通俗性和便于业余自学的特色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次教材改版,是编者根据成人、网络教育的新变化,在保持教材首版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根据使用情况对内容和章节进行了删减和调整,删减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内容,调整和补充了一些例题和习题。为了保持教材的完整性仍然保留了三重积分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习要求酌情处理。针对成人、网络教育学生以自学为主的特点,在教材中把知识传授和引导学习有机地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即学即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方便学生自学的目的。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选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内容的安排上以“必需”和“够用”为限。对定理、定义及有关理论的介绍注重几何直观和物理背景,力求阐明它们的实际背景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不过于追求严格的数学证明。
(2) 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针对成人、网络教育的特点,在例题的选择上力求基本、典型。在论述的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突出对问题难点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阐述。
(3) 贯彻即学即练的思想。学练结合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我们在每一小段的例题后都安排了与例题相仿的练习题,希望读者在学习了例题之后能够按照例题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地求解练习题,从而帮助读者对例题的理解,并在每节的最后给出本节练习题的详细解答。
(4) 本教材例题典型,习题丰富。每节末配有习题,章末配有复习题,阶段末配有阶段自测题和期中、期末模拟试题。为了便于读者复习,在每一章末安排了该章的小结,小结内容丰富,有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学习指导等,以帮助读者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本教材也可作为成人、网络教育专科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对于专科的学生,由于学时数的限制以及专业的需要,教师可根据全国成人高等教育专科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酌情取舍教学内容。
本教材由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黄婕院长、张雪芹副院长、许学敏主任以及理学院鲁习文院长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感谢高等数学教研室龚成通、王刚、苏纯洁、江志松、宋洁、方民、李继根、赵瑞芳、卢俊杰、胡海燕、朱炎等老师,他们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留存不足之处,敬祈专家、读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