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 七名加拿大传教士为赈济黄河洪灾进入豫北, 用医学敲开百姓的家门; 庚子之交, 他们在豫北安阳、卫辉、怀庆等地修建起多家西式医院; 1920年, 一份医院科学效率报告, 促使惠民医院大楼的落成, 标志着正规化近代医疗体系在豫北的新生: 一所惠民护士学校, 一支卫生宣传队伍, 一张农村医疗网; 两代人, 四度重返, 六十年筚路蓝缕, 西方医学的精神在豫北沉积百年。本书循着历史的脉络, 从医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近代加拿大使团在豫北的医学活动, 通过对豫北正规化医院、医学教育、公共卫生事业和农村医疗网的形成分析, 启示历史背后, 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学人文素养缺失、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当代价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史研究》从医学史角度审视近代加拿大使团在豫北的医学活动,探寻历史背后的当代价值,适合科技史研究生、医学工作者阅读。
邵金远,河南信阳人,副教授,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工作。2007年考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管理、中外医学交流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华医史杂志》《史学月刊》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本书是结合自身30年医院管理、医学教育感悟,并征引大量一手史料成稿。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史研究
引言
一、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传教士及其在华的传教活动,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和视角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从最初作为“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反洋教斗争史研究,以及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附属和分支,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自成体系的独立研究领域,即从零散走向体系;从单一的教案研究走向文化传播、科技交流、教育转型的综合研究,对其评价的角度也从改革开放前的帝国主义侵略工具转向20世纪80年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桥梁等。
其中,医学传教史又是热点中的热点。它不仅是历史学,而且是科技史(特别是医学史)、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日益受到瞩目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研究主要基于个案研究、区域研究及其社会影响方面。而且,就个案来说,不仅涉及的个案较少,案例分散,研究也不深入;就区域来说,也仅局限在澳门、香港、广东、福建、上海、山东、四川、台湾等地;就社会影响来说,对教会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关系也缺少系统的研究,对西方传教士的医学传教活动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体制化关系的研究更是接近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