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影视声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有进行电影声音理论研究的,有介绍影视同期录音技艺或录音设备的,有关于电影音乐作曲的,有专门讲拟音的,有专门讲音效采录的,有专门讲对白剪辑的,有专门讲混录的……相关文献已涉及到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许多方面。本教程参考、借鉴、引用和吸收了该领域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针对影视艺术院校电影导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基础》而编著,着力于系统、全面地介绍影视声音艺术创作的基础知识。应该说明的是,作者已尽可能在各章之后列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在此,向这些成果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影视声音艺术创作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声音的艺术追求,其中主要的是影视声音的艺术构思;二是如何将这种构思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如何将所设计的声音制作出来;三是对影视声音的评价与欣赏。如果说声音的艺术构思是影视作品的“灵魂”,那么最终让受众聆听到的实实在在的声音,则是影视作品的“肉体”。此外,创作者还必须了解自己所创作的声音可能带给受众的感受状况,包括他们的生理反应、心理效应和审美经验,以便使自己的创作处于自觉状态。也就是说,声音评价和欣赏也是声音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入到影视声音艺术构思及制作的方方面面的。
冯伟,四川传媒学院讲师,重庆大学电影学硕士,长期从事影视导演艺术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创作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持、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为多部微电影进行声音艺术创作,指导学生作品两百余部。
绪论
第一部分 影视声音艺术构思
第一章 影视声音风格设计
第一节 写实主义风格
第二节 表现主义风格
第二章 影视语声的艺术构思
第一节 影视语声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 影视语声造型的艺术设计
第三节 影视语声的戏剧性功能
第三章 影视音乐的艺术构思
第一节 影视音乐的风格类型
第二节 影视音乐的布局方式
第三节 影视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
第四节 影视音乐创作的主要环节
第五节 影视音乐的戏剧性功能
第六节 影视音乐造型的艺术设计
第四章 影视音响的艺术构思
第一节 影视音响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 影视音响造型的艺术设计
第三节 影视音响的戏剧性功能
第五章 影视声音蒙太奇
第一节 声音各元素之间的叠置
第二节 声音的组接
第三节 声音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部分 影视声音艺术制作
第六章 影视声音制作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影视声音的物理属性
第二节 影视声音的心理属性
第三节 影视声音的艺术属性
第七章 影视声音制作实践基础知识
第一节 录音场地
第二节 拾音设备
第三节 调音设备
第四节 记录设备
第五节 监听设备
第六节 周边设备
第七节 连接设备
第八节 数字音频工作站
第九节 影院还音设备
第八章 影视声音制作前期准备
第一节 组建声音创作团队
第二节 写作影视声音创意设计阐述
第三节 制作声音预算表
第九章 影视同期录音
第十章 影视声音后期制作
第三部分 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分析案例
第十一章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声音艺术创作分析
《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基础教程》:
电视机里的声音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英和白却平和安宁——白在半年的时间几乎只外出一次,并毅然放弃去美国和家人团聚的优裕生活,过着手洗衣物,常以面条充饥的简单生活。电视机里的《实话实说》正展开“关于现代人心灵空虚和寂寞的诉说”的讨论,京剧正上演《嫦娥奔月》等,这些节目带出的是现代人的困惑,会促使我们对比着英与白的宁静生活去思考:熊猫自诞生之初便是独居的,人类则从来是群居的,而今熊猫仍是独居动物,但人类却陷入了困惑——科技愈来愈发达,人情却愈来愈淡漠,熟人愈来愈多,知己却愈来愈少,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一起生活?究竟应该选择群居还是独居?当我们开始沉思时,影片主题随即得到深化甚或升华。
七、扩大画面空间
我们可通过运用能推测到语声“音源”的画外语声扩大影视画面空间,这种用法往往能留给观众一定的幻想空间,带出意味深长的表现效果。
电影《童年往事》(侯孝贤,1986)中有一处例子,是在两个镜头衔接时产生的画外音效果,画面中突然出现画外空间的声音,形成未见到影像却先听到声音的效果。由于声音的出现并没有预兆,因此,这个声音虽然属于故事空间内部的故事内声音,但却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冲击力。当医生告诉阿孝的母亲此时躺在床上的父亲已无药可救,他已经逝世的噩耗,全家人守在父亲的尸首旁哭成一片,母亲失声痛哭,口中还悲痛地喊着父亲的名字:“芬明啊,芬明”,兄弟姐妹们也都哭成泪人。下一场戏切到夜晚,大家仍守在父亲旁边,不同的是每个人都哭累了,只是默默地守着,房间中只有亲戚和邻居小声地谈话。姐姐发话让阿孝去洗澡,镜头切到洗手间外,阿孝打开水龙头冲脚。至此,与上一场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气氛,导演给了观众近三分钟的时间,沉浸于房间里这种疲惫、遭受突然而来的悲痛笼罩下的安静之中。几位亲友的小声劝慰,夏天夜晚的夜虫呜叫,只有阿孝洗脚的微弱的水声,表明房间的一丝生气。但是,就在拍摄着阿孝背影的长镜头中,画外传来母亲突然爆发的一声悲号:“芬明!芬明啊”,不仅令洗手间的阿孝猛然被惊动,迅速地回头看母亲,观众也对这突然的声音感到有些猝不及防。下一个镜头切过来,原来,母亲又一次痛哭起来,几个邻居正把再次痛哭流涕的母亲从父亲身边硬拉走。这一声哭泣利用了影像同声音暂时错位中的落差空间,制作得格外响亮,从影片空间的真实性来看,画面空间是在洗手间门口,而哭泣发生在房间内,显然创作者在其音量上进行了适当的提升,使得声音好像就在另一个房间里阿孝的耳边响起。我们本来被声音的过分前表感到突兀,但当画面表现出母亲再次哭泣时,又使我们迅速进入了戏剧情境中,而忘记在上一个镜头中感到的不适。母亲哭泣的声音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声音,但在此处的处理中,使它具有了超真实的力量,虽然观众并不能意识到影片中的声音比实际情况被强调了多少,但至少他们自愿地接受着这种超真实的感受,并把它划人真实的范畴。录音师在此处,不仅注意到剪接中这种衔接的目的,同时对于瞬间的情绪性效果的意义,在自己可控制的范畴中将其表现出来。
至此,我们还可以分析在哭声之前,房间中相对压低的房间环境声,也是后面声音得以爆发的一种铺垫,衬托了这一声“芬明”的惊吓感和惊吓之后的深刻同情。这种对真实的表现实际已经超越了真实本身,而达到了在特定的戏剧气氛里对一种情绪力量的主观渲染。在失去亲人的残酷现实中,描述着人们巨大的无奈与悲伤。本来客观的人声,由于出现在特定的位置,并被强调着加以表现,使声音带有主观性色彩。录音师在创作中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主观性表达,体现了对情节中情绪要求的深层满足,同时提升了这个画外声音本身的意义。痛苦的经历可能人人都有感受,但作为影片对父亲的死给母亲带来的巨大悲痛的表现,除了正面直观地表现哭泣外,镜头切到主场景以外的洗手间,在这个极为封闭的小空间中,声音更加单一,环境也更安静,而在房间中的声音一旦传过来,便形成两个空间的强烈对比,影像上的表现是通过阿孝对画外声音的强烈反应来显现另一个空间的气氛,在反差中丰富了戏的情绪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