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科)
定 价:15 元
- 作者:袁磊
- 出版时间:2015/1/1
- ISBN:9787560290461
- 出 版 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434
- 页码:10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科)》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旨在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关的指导。《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科)》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以课堂教学开展的具体过程为主线展开,从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开始,依次是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科)》在体例设计上力求创新、求实与统一,每个专题中都包括“学习目标”、“关键术语”、“内容导图”、“情境导入”、“活动”这五个要素。学习目标简要说明本专题的大概内容;关键术语可以作为学习者自学时的索引;内容导图让学习者无论是自学还是复习都能更迅速地把握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每个活动中都包括“理论导学”、“案例片段解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这四个环节。理论导学与案例片段解析一一对应,理论结合实践,升华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提示”将重点信息进行突出与强调;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习者更容易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交互和反思中进一步固化和提升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科)》在最后提供了五个不同学科的经典案例,不仅可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以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专题一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活动一 了解课堂导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导入的概念
二、导入的重要性
三、导入的作用
活动二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原则及作用
一、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原则、结构及方式
二、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在文科教学中的作用
活动三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策略与应用
一、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在文科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二、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专题二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活动一 了解课堂讲授的概念与作用
一、讲授的概念
二、讲授的地位
三、讲授的重要性
活动二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的特点及作用
一、常见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在文科教学讲授中的特点
二、数字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在文科教学讲授中的作用
活动三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的策略及应用方法
一、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在文科教学中的策略
二、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专题三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活动一 技术支持对培养学生技能的作用
一、学生对文科科目技能训练的认识
二、运用数字资源支持文科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三、运用数字资源支持学生的朗读训练
活动二 技术支持对培养学生文科技能的策略
一、PowerPoint课件在技能训练课程中的使用策略
二、音、视频的使用策略
三、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四、电子白板的使用策略
五、教育游戏的使用策略
专题四 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活动一 了解总结与复习的概念及作用
一、总结与复习的含义
二、总结与复习的作用与地位
活动二 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的作用及策略
一、数字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工具在文科教学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二、数字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工具在文科教学总结与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专题五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活动一 认识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分类
二、评价工具支撑下的文科教学评价角度
活动二 了解文科教学评价工具的应用策略
一、电子档案袋在文科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二、概念图在文科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三、教学观察法在文科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四、信息化教育测试在文科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经典案例
案例一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案例二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案例三 《I can swim》教学设计
案例四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案例五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科)》:
(二)档案袋的适用范围
档案袋评价大多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取得的进步与改变的历程,尤其是学生的反思对改进学习所带来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成长,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一旦主题明确后,可由学生自主决定档案袋的组织架构、内容、呈现方式与数量,并且可由学生做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教育人员通过分析档案袋,可了解学生的表现与成长。从内容层面来看,学习档案袋属于过程型档案袋,关注学生学习有意义的细节变化,重点体现学生取得进步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或各个学习单元形成的发展状况与成果。档案袋评价一般用于课程计划或产品制作或学生还处在发展与完善过程,因此,可以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时间序列上连续地收集资料、扩充档案袋资料,对档案袋内容进行定期整理与反思,并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增进学生自我成长。
(三)设计电子档案袋
传统的档案袋可用资料袋、文件夹来做,最好全班统一式样。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袋中袋,把资料分门别类地放人各小袋中,便于今后查找、分析和评价。在评价工具支持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设计管理自己的档案袋。如博客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可选择方案。博客的网页形式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归类存放。学生通过博客发布日志,自由表达观点和见解,记录学习和思考过程,记载个人生活点滴、思想顿悟,以及思维方式、发展过程,并及时更新,自然地按照时间进行结构化组织。这些记录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描绘出个人知识形成和认知的提升轨迹,因此成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课堂学习电子档案系统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学习电子档案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录题、学生课堂测验、学生测验统计、教师测验答疑、测验评价、家长反馈实时成绩、家长反馈学业进展等功能。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电子档案都是一个记录并帮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和自我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表现,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能够从中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和目标达成度的强弱,是评价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依据。该平台在文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1.教师优选教材,完成录题
课堂学习电子档案系统平台信息量大,生动直观,能够增加课堂容量,加大信息传播密度,文科教学可以借助该系统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思路。
比如教师可以就文科知识结构按文本知识、语言知识、作家作品鉴赏知识等不同类型设置录题单元,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中的单元重新组合成新单元,进行单元教学改革。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平台整体而有序地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结构成分及相互联系,以尽可能实现文科教学的优选,力求使教学全过程及每一结构都能发挥最优功能。
2.学生随堂测验,统计数据
电子系统便于数据统计,能够即时反馈评价学生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这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可以不断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在课堂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它及时给予学习评价和反馈,及时为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的方向。.
例如,在随堂测验完成之后,教师点击“学生管理”功能菜单下的“测验统计”,界面右方就会出现这次测验错误最多的前20道试题。这样,教师就可以据此调整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
又如,学生运用博客发表对《列夫·托尔斯泰》一课的反思,包括课上的表现、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不懂的问题、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这些记录能够反映出学生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描绘出个人知识形成和认知的提升轨迹,因此成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将评价与学习过程相融合,也是后续总结性评价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