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内容翔实、案例鲜活的金融投资类通俗读物,集合了两部投资经典《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困惑之惑》。前者通过密西西比计划、荷兰郁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描绘了深陷于投机狂潮中的人们的疯狂举动;后者以对话的形式,将交易所里价格涨跌动因、投机原则、经纪人贪婪的原因及空头的花招等一一予以揭露。全面展示了“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查尔斯·马凯,是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著名诗人、词作家。主要著作有:《歌与诗》《伦敦史》《苏格兰低地词典》等。
约瑟夫·德·拉·维加,是17世纪一位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犹太商人兼诗人。
上篇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
导言
密西西比泡沫
赌徒约翰·劳
奥尔良公爵
法兰西金融危机
约翰·劳创立纸质货币
密西西比计划
狂热的股民
平步青云的约翰·劳
密西西股票的戏剧效应
股票引发谋杀案
劳荣升审计大臣
繁花似锦的泡沫经济
金融危机开始了
劳成了丧家之犬
挽救行动以失败告终
法国人民唱歌、画漫画、编故事疗伤
混乱的时局
密西西比王朝走向穷途末路
穷途末路的劳
南海泡沫事件
蜚声英格兰的南海公司
南海公司提出的债务计划
南海计划横空出世
南海股票持续飙升
泡沫公司应运而生
泡沫公司被取缔
泡沫清单
民众对泡沫经济的冷嘲热讽
南海股票开始暴跌
南海公司董事会紧急商议对策
沸沸扬扬的国会
郁金香泡沫
下篇困惑之惑
导言
德·拉·维加其人
关于《困惑之惑》
股票投机的时代背景
第一段对话
入市——寻求法律庇护还是支付保险费
第二段对话
交易——跟风买进卖出,还是见好就收
第三段对话
心态——赌徒的亢奋还是职业人的乐趣
第四段对话
策略——是追随空头,还是看穿经纪人的伎俩
据说,郁金香一名来源于一个土耳其单词,意为一种头巾,这种花卉差不多在16世纪中叶传到了西欧。
孔拉德·杰斯纳说,此花之所以在西欧大地上芳名远播,理应归功于他的功劳。不过,他当然不曾想到,在不久之后,世界因它而发生的骚乱。
孔拉德说,1559年,在奥格斯堡(Augsburg),在声名显赫的咨政赫沃特的花园里,他首次见到此花。赫沃特向来以收集稀有的舶来品而闻名遐迩。君士坦丁堡的一位朋友将这株郁金香的球茎送给了他。在那里,郁金香早已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名花。
这段时期后的10到11年的时间里,郁金香成了名流显贵们竞相追逐的目标,特别是在荷兰和德国,富人们更是狂热地追求着它。为此,阿姆斯特丹的富人们派人直接到君士坦丁堡一掷千金地抢购球茎,其出手之大方是前所未闻的。1600年,有人从维也纳带回第一株郁金香,开始在英格兰种植。
在1634年之前,郁金香的声望始终处于持续高涨、逐年提高的状态。到那时,人们已经认定,倘若哪个有钱人家里不曾收藏这种奇花异草,那么就足以证明,这家人品位低下、恶劣。
郁金香成为了众多名人的宠儿,他们对此花爱若珍宝,这其中,就包括蓬皮尔斯·德·安吉利斯和声誉卓著的雷登的利普苏斯,他就是论文《德·康斯坦莎》(De Constantia)的作者。
没过多久,就连中产阶级也开始对这种神奇的植物如痴如狂。商人和店主,甚至那些不太富裕的人,都开始互相攀比着谁家的郁金香品种更为珍贵,谁为其付出更多的金钱。在哈利姆(Harlaem),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商人,原因就在于,他用自己一半的家产购置了一个小小的郁金香球茎,然而,得到后根本不准备转手出售以谋利,而是将它收藏于自己的温室中,以拥有它为荣。
人们极可能会推测,素来以谨慎小心著称的荷兰人,如此看重郁金香,必定是因为此花本身具有特别独特的特性。然而,它不但没有玫瑰那般美丽的外表,也没有玫瑰那样沁人心脾的芳香。单就外表而言,它甚至还不如“甜甜的豌豆”。并且,就生命力而言,它更是无法与前两者相比。
然而,考利却对郁金香大声颂扬。他是如此说的——
紧接着,郁金香出现了,其全身活力四射,色彩鲜艳,
不过它却又枝繁叶茂,充满了傲气和游戏色彩。
这个世界上,除了此地之外,再无别的地方可以将这种染料式的效果展示出来。
不仅如此,借助于混合,她甚至可以改头换面,紫色和黄色都是她所喜爱的颜色,
她喜爱穿着最为精美华丽的服饰。
她只潜心钻研怎样取悦人们的双眼,
凭借自己的精致、华美,艳压群芳、独占花魁。
尽管不那么押韵,也不那么富有诗意,以上,却是一位诗人描绘的郁金香。
贝克曼在其作品《发明的历史》(History of Inventions)中,对郁金香的风采,以更加写实的手法加以逼真的描述。相比于考利的诗作,其散文读起来更加流畅。
他说:
极少有什么植物如同郁金香那般,借助于偶然事件、弱化或者疾病,而获得这样多的变种,色彩变得那么丰富。当它还处于自然状态,未经人工培植的时候,它差不多仅有一种颜色,长着肥大的叶片和特别长的茎干。当它借助于人工栽培变得丧失稳定性之后,在种花人看来,它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接下来,花瓣的颜色变得不但越来越淡,而且越来越小,色泽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不过,叶子却变成了一种更加柔和的绿色。就这样,郁金香成了人工栽培教化的代表作。
它变得更加美丽,生存能力反而更加脆弱,以至于纵然施以最高明的技巧、最精心的照料,它还是几乎无法被移植,甚至连活下来都相当不容易。
许多人如痴如醉地爱上了这种让人感到麻烦无穷的植物,就如同母亲一向更加偏疼自己那多病而折腾人的小儿子一样——母亲在其身上付出的疼爱之情,远超那些健康的子女——我们必须要将描述建立在同样的原则上,才能将人们在这种娇柔、脆弱的植物身上大肆挥霍的不正常、不明智的奢靡心态表现出来。
1634年,荷兰举国上下,都被郁金香投机的风潮席卷着。这股风潮强劲到了就连国家的正常工业都被人们抛之脑后的地步。就连黎民百姓,甚至社会最底层的渣滓,都兴高采烈地从事着郁金香交易。
而伴随着郁金香狂潮的升温,这些小小球茎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直到1635年,据说,众多人为了购买40个郁金香球茎,付出10万弗罗林。
到了此时,佩里特(perit),是人们在出售郁金香球茎的时候使用的一个比格令更加小的计量单位,它可以将郁金香的价值精确地计算出来。400佩里特重的一个被人们称为“可爱的雷芙肯”的郁金香球茎,价值4400弗罗林;而一颗446佩里特重的“可爱的范·德·爱克”,价值是1260弗罗林;一颗106佩里特重的“柴尔德”,价值1615弗罗林;一颗400佩里特的“总督”球茎,价值是3000弗罗德;“永远的奥古斯塔斯”,是郁金香家族中最昂贵珍稀的品种,一颗200佩里特的“永远的奥古斯塔斯”倘若以5500弗罗林出售,那么,购买者必定认为自己占了一个大便宜。
人们对于得到“永远的奥古斯塔斯”渴望到了极点,甚至一颗品质欠佳的“奥古斯塔斯”,都可以2000弗罗林的价格出售。
据记载,到1636年年初,整个荷兰境内曾经仅有两个“永远的奥古斯塔斯”球茎,且就质量而言,它们并非佳品。其中一颗的主人,是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商人,另一颗的主人则居住在哈利姆。为此,众多投机者迫切想得到“永远的奥古斯塔斯”,甚至有一个人向那位住在哈利姆的人提出,用12英亩不管什么身份的继承人都可以继承的建筑用地,来交换那颗“永远的奥古斯塔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