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魂:管理价值观研究》认真诠释了管理价值观这一概念,构建了一个管理价值观的分析、研究的框架(模型),对管理价值观特别是现代管理价值观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对社会转型及由此引发的管理价值观的转变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析和论述,很有新意,且具有启发性。书中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管理价值观以及对于应当树立和坚持的价值观念的论证,具有理论说服力,能够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作者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对文献的掌握比较充分,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用了不少典型的案例,较好地做到了哲学视角和管理视角的相互观照,并使之交叉融合。这是一本探索、创新意识较强的管理哲学专著。当然,书中的若干提法、表述还需要进一步推敲,有的内容还要进一步做更充分的论证。
《管理之魂:管理价值观研究》认真诠释了管理价值观这一概念,构建了一个管理价值观的分析、研究框架,对管理价值观特别是现代管理价值观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对社会转型及由此引发的管理价值观的转变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析和论述。最后论证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管理价值观以及应当树立和坚持的管理价值观念,很有新意,并具有理论说服力,能够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管理之魂:管理价值观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用了不少典型的案例,较好地做到了哲学视角与管理视角的相互观照,并使之交叉融合,是一本探索、创新意识较强的管理哲学专著。
序
导论 管理价值观:一个有待深化研究的课题
一、管理价值观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管理价值观问题的研究综述
1.关于管理价值观的含义、构成和类型
2.关于现代管理的价值观特征及其演变
3.关于我国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价值观建设
三、本著作的写作思路与主要观点
第一章 管理价值观界说
一、管理与价值
1.管理的产生和管理的实质
2.管理是追求价值和创造价值的活动
二、管理价值观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1.对价值观的理解
2.管理价值观的含义和结构
3.管理价值观的功能
三、管理价值观的演化与变迁
1.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管理价值观
2.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现代阶段和管理价值观
3.现代管理及其价值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现代管理的价值主体意识
一、自治:现代管理的价值主体的资格意识
1.企业的自主权意识
2.聘用自由观念
3.机会平等的观念
二、基于个人贡献的业绩评价和晋升
1.使工作适合于人的观念
2.对个人的评价和报酬依据其工作业绩的观念
3.能力主义——根据业绩取酬观念的日本特色
三、自我实现:现代管理的价值主体的理想人格意识
1.对需要层次论的重新理解
2.自我实现的含义及管理价值
3.自我实现的问题与局限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价值目标观念
一、“充实的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的由来及其含义
2.“经济人”假设过时了吗
3.“充实的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二、经济业绩:管理至高无上的准则和理性
1.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是生产经营的观念
2.赢取最大利润的观念
3.一切看效果的观念
三、效率至上的观念
1.对效率的理解
2.效率与竞争优势
3.从精益企业到企业再造——效率主义观念的加强
第四章 现代管理的价值手段观念
一、专业化的观念
1.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需要
2.管理是管理者的专门职能
3.自主观念在现代管理中受到的限制
二、崇尚科学的观念
1.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优于经验的观念
2.定量分析和客观数据胜过人的直觉、精神态度的观念
3.不断质疑和改进强于盲目自信和知识停滞的观念
三、依赖制度的观念
1.制度——人们相互影响的规则框架
2.制度重于人的观念
3.制度是欧美管理和日本管理依靠的共同基础
第五章 现代管理及其价值观的转型
一、作为社会阶段的后现代及其特征
1.作为社会阶段的后现代
2.后现代与信息
3.后现代与消费
4.后现代与风险
5.后现代与全球化
二、现代管理及其价值观转型的主要表现
1.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
2.从利润至上到创造价值
3.从物质性功能到体验性功能和文化品位
4.从物的因素到人的因素
5.从崇尚理性到理性和非理性的平衡
6.从个人本位到个人和团队相结合
7.从等级组织到超文本组织
8.从控制到服务
三、现代管理及其价值观转型的实质
1.由传统的管理到新管理:管理范式的转换
2.管理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3.走向新型的管理文明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管理价值观
一、管理的价值主体意识建设
1.责任观念
2.能力观念
3.民主观念
4.集体观念
二、管理的价值目标观念建设
1.效率观念
2.效益观念
3.公正观念
4.和谐观念
三、管理的价值手段观念建设
1.科学观念
2.制度观念
3.谱德观念
4.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后记
关注和研究管理价值观,既是拓展和深化价值观、管理哲学的研究需要,也是管理实践领域对学术界提出的迫切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一,这是拓宽和深化价值观研究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展开,人们认识真理、判别真理目的当然是为了实践,为了实现一定的价值,这一讨论逐步合乎逻辑地延伸到对价值问题的讨论。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价值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这样,价值观问题也就进人人们的研究视线。1987年在我国西安召开了“价值论与价值观念变革”的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对价值观念(为了与人们日常习惯的使用一致,我们一般把它称为价值观)的实质、特征、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还提出,对于什么是价值观念,如何有效地促进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和现代化发展等等,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次会议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价值观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工作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正如人们所指出的,对价值观问题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哲学层面,因为缺乏其他学科的参与和对实践的关注,不少问题仍处在对基本概念、范畴的争论上。在价值本质论、评价论和价值观这三个研究领域,价值本质论、评价论都有了一些代表性的成果,价值观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从整体上看,“关于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本著作中笔者尝试把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拓展到管理领域,相信能给价值观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第二,这是深化管理哲学研究的需要。管理哲学在我国的研究主要也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构筑了管理哲学研究的框架,包括管理主体论、管理客体论、管理方法论、管理组织论、管理决策论、管理控制论、管理价值论等,提出了不少管理哲学问题。但管理哲学的研究发展到现在,不少人还在重复这些框架和主要问题。笔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构建管理哲学体系时提出和研究这些问题是对建立管理哲学学科的突出贡献,但现在还重复这些问题而不是就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就显得远远不够了。有的学者在研究中虽也涉及管理价值观问题,但主要关注的还是几个基本概念,并且篇幅一般最多占书中的一章甚至一节的篇幅。到目前为止,关于管理价值观的深层理论问题、人们关注的管理价值观建设等现实问题却关注得不够,研究得不够。我们要看到,管理哲学的研究主要不是运用哲学范畴对管理学中的问题进行重新归纳整理,这样涉及具体问题时所提出的理论见解甚至还超不出已有的基本管理理论成果的水平(这也正是管理哲学处在管理学领域的人不欢迎,哲学领域的人不大认可的尴尬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是在研究管理问题时运用了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方式。价值上的解蔽、定向、超越亦即价值批判、价值重建是哲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品格和思想旨趣,是哲学的重要理论功能和对实践的重要贡献。管理哲学必须站在维护和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具体管理问题进行人性、价值等方面的理解和批判,保证管理朝有利于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发展不断成为可能、自由不断获得增进的方向和轨道发展,为管理价值观建设等实际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建议和精神支持。因此,管理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是核心问题就是管理价值观问题。然而,实际上人们对此问题重视还不够,研究还很不深入,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第三,这是借鉴吸收西方管理成果的需要。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在西方产生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相应地推进和实现管理的现代化,这就迫切需要吸收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成果,30多年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技术和成果,是与其特有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紧密依存在一起的,而管理价值观是其中的灵魂。正如有人指出的,“对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必须包含文化、价值与哲学的考虑与省思。哲学作为管理科学的基础而发挥作用,文化与价值作为管理科学应用的依据而发挥作用。文化一价值一哲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条件,而应该成为管理思想及其实践的灵魂。”西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是一个有机的管理文化生态,既包含表层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理论,也包含深层的、无形的社会制度、管理制度和价值观念。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理论之所以有效和成功是因为有深层的东西配合和支持。我们只把西方时髦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方法介绍到中国来,运用于具体研究或实践中,由于脱离了文化和价值背景,常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纽曼(William H.New-man)等指出,“态度与价值观影响着管理实践。因此,当我们想把一种有效的方法从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个文化中去的时候,对于作为管理实践基础的决定性前提应该给以密切的注意。”本著作把西方管理理论、思想和技术与其特有的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帮助人们充分认识西方的管理学理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等背后的思想根源和价值观前提,更好地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实际借鉴吸收西方管理实践与理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