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管理》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点、基础设施的范畴以及综合维修的定义,在分析国外基础设施维修模式和回顾我国铁路维修体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维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规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四个管理职能,以上海高铁维修段为例,总结了“三位一体”综合维修管理模式探索、改进、成长、完善和发展的历程,介绍了以保障设备质量安全可控为目标的闭环管理机制及核心功能,并通过绩效评价指标以及线路运营安全质量,反映了该管理模式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的应用优势。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管理》可供高速铁路养护维修体制研究人员,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高速铁路维修基层站段管理、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1 绪论
1.1 高速铁路的定义和特点
1.2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概况
1.3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
2 国内外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模式
2.1 日本维修管理模式
2.2 法国维修管理模式
2.3 德国维修管理模式
2.4 中国维修管理模式
3 现代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
3.1 管理导论
3.2 规划
3.3 组织
3.4 人力资源管理
3.5 绩效管理
4 综合维修模式的探索
4.1 “三位一体”综合维修模式的特点
4.2 上海高铁维修段的发展过程
4.3 综合维修闭环管理机制
5 综合维修模式的保障体系
5.1 安全管理体系
5.2 调度指挥体系
5.3 应急管理体系
5.4 标准化体系
5.5 信息化保障体系
6 综合维修模式的绩效评价
6.1 生产资源利用
6.2 劳动生产效率
6.3 专业融合程度
6.4 安全保障
6.5 职工认同感
6.6 维修成本
7 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案例
7.1 道岔区平纵断面调整
7.2 转体式拱形梁纵断面调整
7.3 路基沉降平纵断面调整
7.4 桥梁抬梁
7.5 轨道板镀锌钢防护
7.6 路基翻浆病害整治
7.7 变输电线路工程施工
7.8 接触网锚段换线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