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选择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30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依照中国文化发展的流变,对每一部经典著作进行不同角度的诠释和解读,探索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全书既历数和陈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源流和学术沿承,又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全貌和体系,呈现了几千年来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具有中国人文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纲领性读本,也是一部兼具学术品位、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举的经典读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文化经典、正确解读经典,已经成为全民族亟需加强的一项战略。 该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梳理,是一部知识性、权威性、通俗性兼具的经典社科读本。
吟情咏性砥德砺行——《诗经》 / 1
\\t敬德保民本固邦宁——《尚书》/ 12
\\t明道辨事微言大义——《春秋》 / 20
\\t修道保法重人尚变——《孙子兵法》 / 28
\\t忧道怀德亲仁复礼——《论语》 / 36
\\t兼爱非攻尊贤尚同——《墨子》 / 52
\\t道法自然抱朴守真——《老子》 / 60
\\t尽心养性民贵君轻——《孟子》 / 68
\\t齐物逍遥存天反真——《庄子》 / 84
\\t乾健有为厚德载物——《易传》 / 91
\\t天人有分化性起伪——《荀子》 / 98
\\t以刑止刑法不阿贵——《韩非子》 / 106
\\t论说礼仪文质彬彬——《礼记》 / 113
\\t杂成统系融会百家——《吕氏春秋》 / 120
\\t天人感应性有三品——《春秋繁露》 / 127
\\t穷究天人会通古今——《史记》 / 135
\\t崇尚名教宣扬汉德——《汉书》 / 144
\\t气化自然重视效验——《论衡》 / 153
\\t空而非空即真齐观——《肇论》 / 160
\\t心外无佛自悟自修——《坛经》 / 169
\\t太虚即气民胞物与——《正蒙》 / 177
\\t鉴于往事资于治道——《资治通鉴》 / 186
\\t天道流行具理应事——《四书章句集注》 / 193
\\t本心即理知行合一——《传习录》 / 201
\\t天下为主遂民之生——《明夷待访录》 / 221
\\t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日知录》 / 228
\\t理气合一日生日成——《张子正蒙注》 / 237
\\t情得理具由词通道——《孟子字义疏证》 / 249
\\t六经皆史持世救偏——《文史通义》 / 257
\\t考证辨伪新知为主——《十三经注疏》(附《孝经》) / 265
\\t
吟情咏性砥德砺行
\\t ——《诗经》
\\t
\\t
\\t《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文化元典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艺术经典。孔子曾经论断《诗经》的思想宗旨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正义序》也论《诗经》的创作、内容和文化功能,说:“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诗经》本身记载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历史,内容十分丰富。从春秋“赋诗断章”开始,《诗经》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和表达情感心志的重要工具。《诗经》是孔子“造士”的重要教材,孔子与其弟子关于《诗经》诗篇的解读,开启了后来“以礼解《诗》”与“以理解《诗》”的先声,奠定了依托经典重构思想的基础。丰富的《诗经》学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t
\\t一、《诗经》概述
\\t
\\t《诗》,或称《诗经》《诗三百》,是一部诗歌选集。《史记·孔子世家》认为相传有3000篇,经孔子删订以后,只保留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题无诗,通称《诗三百》。实际上,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的记载,其中乐诗《国风》排序与今本同。当时是公元前544年,孔子也就七八岁的样子,《论语》中也多有“诗三百”的说法。孔子虽将《诗》作为“造士”的教材,但他并不是《诗经》的编选者。
\\t关于《诗经》的内容和性质,主要有两种基本的认识,这两种认识源于对《诗经》构成的不同看法。
\\t一认为是上古民歌或诗歌的总集,如郑振铎、陆侃如、冯沅君等。郑振铎认为“《诗经》大约是公元前第三四世纪至公元前第六世纪的中国北部的民间诗歌的总集”郑振铎:《文学大纲》(彩图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62页。;陆侃如、冯沅君则明确表达为“民间男女所歌,公卿列士所献,而经鲁国师工谱为乐章的总集《诗经》”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t一认为是上古民歌或诗歌的选集(以这种意见为胜),夏传才认为《诗经》是“最古的一部诗歌选集”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3页。。
\\t传统社会将《诗经》按表现手法和风格的不同分为《风》《雅》《颂》有人将《二南》独立出来为《南》。也有不同意见,“其实‘二南’中的诗与邶、卫、郑、陈诸风中的诗其性质极近,并无所谓‘教化’与‘讥刺’的区别在里面的”(郑振铎编:《文学大纲》,第272页)。三类,现当代则以题材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差异划分得更细致。
\\t郑振铎将《诗经》诗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诗人的创作”,如《正月》《十月》《节南山》《嵩高》《蒸一般作“烝”,郑先生写作此,当据三家《诗》。民》等;第二类是“民间歌谣”,包括恋歌(如《静女》《中谷》《将仲子》等)、结婚歌(如《关雎》《桃夭》《鹊巢》等)、悼歌及颂贺歌(如《蓼莪》《麟之趾》《螽斯》等)、农歌(如《七月》《甫田》《大田》《行苇》《既醉》等)及其他;第三类是“贵族乐歌”,包括宗庙乐歌(如《下武》《文王》等)、颂神乐歌或祷歌(如《思文》《云汉》《访落》等)、宴会歌(如《庭燎》《鹿鸣》《伐木》等)、田猎歌(如《车攻》《吉日》等)、战事歌(如《常武》等)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