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1851年9月至1852年7月的摘录和笔记》一书以德文原文出版,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原书名称为《MARX/ENGELS:ExzerpteundNotizen,September1851bisJuli1852》,原书是于1991年出版,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第四部分的第十卷。《马克思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在高校的几门思政课主干课程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与高中思政课、历史课联系较为密切,特别是高中新课改后,联系更加密切,教学中“瞻前顾后”,注意前后衔接和贯通,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书选取了《毛泽
文化认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社会现象,是人们对所属文化环境的情感依归、理性评判和价值遵循,反映了特定主体对“我是谁”“我们是谁”等文化归属和身份认同的确证。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不断展开,各国交往前所未有的密切、频繁、深入,不同国家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性存在,这种全球化生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为人们的多样化
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本文从整理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入手,进而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特征和构成要素,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理论准备;细致梳理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内容、经验和启示,为新时
本书以《导言》为文本依据,全书共由“《导言》导读”与“《导言》释义”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语境、要旨逻辑和价值意义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导读,第二部分借鉴传统注解范式,采取逐句逐段阐释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释义,尽力追踪和重现马克思本人在写作该文本时的语义、理路以及相应的深邃思想。是一部较好的哲学著
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科技革命叠加,国际和国内主要思潮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专家在《社会思潮怎么看》《社会思潮怎么看2》的基础上,继续编写《社会思潮怎么看3》。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
本书以新时代为坐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观照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的热点、难点、痛点,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对拓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大有裨益,为学界同仁对对相关问题提供参照。《新时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神圣家族》为文本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学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解读。集中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抽象人学思想所作的批判,继而对《神圣家族》蕴含的人学内容、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变革作出分析,最后对《神圣家族》的人学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进行归纳总结,总体上做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早
《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逐条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的路径、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等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套书将《哥达纲领批判》在全世界传播较为广泛的德文版、英文版,以及1949年前后中国出版的几个中文全译本汇
本书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统编教材,分十七讲展开课程内容,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回应了学生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力图呈现教师们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个性化应用。在编写中,本书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了体现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每一讲都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