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纪闻》共三十卷,被称为清代选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余萧客,广泛搜集宋代以来历代学人著述中有关《文选》所录诸篇,或涉及《文选》相关字句的文字材料,逐条抄录于《文选》所录诸篇的相关字、句之下,引书一般都注明篇目,十分详审。余萧客辑录引文旁征博引、包罗万象,不啻为了解《文选》乃至窥探整个中国传统文献面貌的宝贵资源。其次,余
本书系浙江永康籍现代教育家徐德春先生(1903—1994)的文集,收入其建国以前所撰教育专著《做学教ABC》《教育通论》两种、通俗学生读物两种,以及他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等方面的文章。作者深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影响,善于将现代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故其教育思想多有可
本书为俞绍宏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之一,上博简首部全字形文字编,收录上博简九册及《艹茅之外》、香港中文大学藏楚简全部字形。上博简共一千七百余枚,分为九册公布,后单独发布《艹茅之外》本书是其首部收录全部字形的文字编。港中文简学界一般认为与上博简同源,因此一并编入。全书按照《说文》五百四十部顺序排列,不见于《说文
佛教的唯识学,体系博大精深,概念复杂繁多,历来被学人视为难解难入之学。印度护法等著、唐代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论颂》的集注性质著作,是唯识经典的代表性著作,唯识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哲学的名著。在中国思想史上,对其进行注解、阐释乃至与其他学问会通的学者,代不乏人。林国良所著《成唯识论直解》,根据
本书为文学文化理论研究领域学术论文集,收录文章20余篇,围绕重写艺术史展开,站在中华文明的立场,用“以我为主”的视角重新审视、梳理艺术史,探索从根本上打破西方中心主义论调,发展中西方文明互鉴视角下的艺术史观,建立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并重新勾勒美术史学科发展历史及中国艺术精神流变历程,细论中华文明视域下音乐、舞蹈、戏曲、
北京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长期处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地带。本书以城市文化外交为理论引领,以跨文化传播为逻辑主线,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北京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其与首都文化、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总结北京文化国际传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北京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和发展走向,并就评估北京文化国
本书以金华市(金义都市区)为中心,研究金华文化(“婺文化”)的传承发展对金华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7章,分别论述金华传统文化“婺文化”的溯源和传承(金华文明之源的万年“上山文化”、八婺之源的“婺文化”、浙学之源的“婺学”等)、金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治理与振兴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在充分借鉴、吸收文化产业数字化国际经验,以及了解文化产业关联聚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形态技术路径的基础上,在国际语境下对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内生生长与外生进化模式进行构建,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之道,分别从“启、融、活、治、升”
本书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围绕语言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脉络和现状,以及受众的文化感知差异进行分析,总结语言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维度,探讨语言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路径。
本书从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志愿者骨干、志愿者管理人员三个角度出发,提炼最核心和特色最鲜明的培训内容,形成一套标准化、可操作性、规范化的指导工具,为实际工作提供更多参考,并为下一阶段制作文旅志愿服务培训数字资源打好理论基础。内容分为三部分:文旅志愿者通识培育、文旅特色及志愿者管理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