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区域合作,助力联动发展、推进数字经济,优化金融合作、适应百年变局,勇对时代挑战和深化民心相通,加强文明互鉴五个大的板块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文明形态的不同人种、不同群体、不同民族构成的历史共同体。而现代人类社会是拥有不同制度设计、不同发展道路、不同治理方式的国家组成的发
语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会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同时也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措施。本书共七章。第一章重点解析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二、三章以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课程设计与优化为切入点,对汉语国际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章重点探索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第五章从跨
从“体验经济”到“文化体验”,文化艺术在体验经济中的地位应当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国内文化艺术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均呈现体验化发展趋势,大量文化体验类产品、服务、项目、活动推出,甚至达到了无体验不消费、无体验不精彩的程度。然后,让文化具有体验感的过程并不简单,让文化产品实现体验式营销也并不容易……本书将给读者一些务实可操
本书在对创意的内涵、创意的过程、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创意能力的提升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厘清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运作过程、集群发展和园区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还从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出版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动漫产业、网络
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全书收录文章30余篇,涉及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有6篇,探讨古典诗学“兴象”、何光远《鉴诫录》等文明互鉴研究有9篇,另有10篇文章从博士生读经课程意义之体验与认知、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美学思想述评等方面进行文明传承、跨文化对话等思考,还有8篇文章探讨了西方建筑、绘画等艺术。全
1972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世界遗产公约》获得通过。本书涵盖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通过前至2000年的时间段。为论述《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及其早期实施,作者将文献纪录和遗产工作先驱的采访实录有机结合。本书共有六章。前两章按时间顺序呈现了截至1980年《世界遗产公约》的发展和实施。第三、四、五
约翰·汤姆林森教授的《速度文化:即时性的到来》成功地将理论论述、历史回顾、当代文化分析以及文学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探讨现代社会中速度的文化影响,阐释速度在日常经验中不断变化的意义。它是一把探索21世纪“即时性”文化和伦理状况的“金钥匙”。“即时性”的到来无情地改变了人们对媒体文化、消费实践以及文化和道德价值的思考与体验方
出于正本溯源并从根本上推动跨文化交际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发展的目的,《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方法﹒应用》基于文化观念、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交际语境的四大传统板块,共囊括13个章节,各个章节由2篇经典阅读课文、3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样板论文摘要与包含6项口语和书面习题的互动作业组成,旨在从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层面,
这是一部关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结合“他者”理论,以质性访谈为研究方法,分别对60名意大利人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从五大方面分析和对比跨文化认知与认同:对中国的认知,对中国人的认知、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知、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述了文化、文化创意等概念,对文化创意产品范畴进行了分类与界定,重点突出的是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文创产品设计新的思考和实践,书中列举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文创产品设计案例,用丰富的设计实践将特色文化与现代设计产品结合,衍生出一批赏心悦目的文创品,激发文化活力,巩固所学内容,旨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