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共收录文章30余篇,重点围绕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交流展开论述,涉及文化多样性、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西对话、东方文学、跨文化交流中的变异研究,以及当下文明互鉴中的多民族交流、生态文明、智媒文化等重要前沿论域,研究对象涉及经典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流变、经典作品的多语种传播比较、传统技艺的传播更
本书结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和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全书分四章,第一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汉学家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第三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第四章“同济智慧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10月,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召开的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合会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加大推进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并从2018年开始,组织编辑出版《地方学研究》辑刊,每年出版两辑,作为联席会的系列出版物,汇集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成果,打造“中国地方学”特色品牌。 本辑从地方
文化治理是乡村经济、社会、政治等要素构成的文化维度,是构建乡村秩序和文化结构的重要方式。本书首先对乡村文化进行基本认识,了解其内涵、特征和发展。接着关注乡村治理的新转向,探讨文化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必要性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机制创新,探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的建构与运作。接下来研究乡村文化治理的不同
本节通过探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介绍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分类,即核心类、外围类和延伸类;同时通过对他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认识,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分为“洞见”“博见”“证见”“遇见”四辑,由多位著名学者、专家、记者和作家分别从学理、现场、文学等不同的角度对玉树牦牛产业和牦牛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解析,详细介绍了藏族同胞驯养牦牛的历史,阐述了牦牛专业发展的特有价值,生动地展现了玉树牦牛产业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可喜现状,反映了青藏高原上的牦牛文化
本书稿是一部研究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专著,是国家社科艺术学西部项目“青藏地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最终研究成果。作者将青藏地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置于可持续发展研究思路中,系统地研究青藏高原蒙古族不同文化区域的形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分布、特征、价值、保护与传承现状,从包容性社会
文创设计是创作者对历史的回馈和尊重,亦是对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中国的文化资源根深面广,由于缺乏好的创意保护,许多资源被闲置和浪费。本书对于文创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研究,不仅包括具体的文创设计案例,还阐述了先进的文创设计模式,以丰富的设计实践来论证如何将传统特色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激发历史文化动,打造城市地域I
本书阐述了数字时代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构建效能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健全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有利于
本书内容包括:杭州古地名考源、浅谈良渚古城、杭城的地下艺术宫、杭州寺庙园林在历史演递中独成胜景、玛瑙寺事迹点滴、被遗忘的吴山汪王庙、重建苏小小墓的始末、李清照与杭州、袁枚的眼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