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本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首先提出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时代意义,然后从安全、产业、人才、文化、技术、法律等方面对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现状、问题等做了梳理,从而相应地提出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坚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在平凡世界中,弘传心学的辉光。本书源于作者在江苏东台面对广大市民的系列讲座。在本书中,作者不但将自己对儒家心性学的切身领会凝聚为穿透文本的创见,
《郁氏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书画题跋记》十二卷,明郁逢庆撰。收入自唐至明法书名画500余件,记其材质、装帧、题跋、印识及藏品流转等。题跋包括创作者本人题跋以及藏家、观赏者题跋。后者每每叙其掌故,详其递藏,鉴别真赝,品评高下,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书画史料,对今人研究和鉴赏古代书画甚有裨益。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常设栏目包括论文、学术札记(文献笺注、史料钩沉与考释、研究综述等)、书评等。集刊的出版,旨在为海内外高质量的中国书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本辑为第二辑,刊出文章9篇,包括史论4篇、考证2篇、札记1篇、书评2篇。涉及的内容包括颜真卿书法的接受史,“无逸图”与宋代宫廷的劝诫空间,苏轼《枯木石
宋元之际,随着佛教的渐趋世俗化,密教的流播范围更为广大,密教信仰也成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元密教与社会的交融互汇这一文化现象为对象,深入探索宋元代社会的密教信仰与生活的关系。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从“密教及其教理与实践”、“密教的源出与传承”、“密教传入中土及其流播”三个方面综述了密教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
本书力图从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作为切入点,在国内外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比对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区域水平差距、细分行业差异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这不仅是对既有产业应用研究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对于推动我国数字创意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并最终实现领跑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3)》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回顾了一年以来深圳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以数字文化的产业化探索、文化精神的塑造与传播、文化机制与建设、公共文化与城市文化空间为线索,相对全面地反映深圳一年来的文化动态,也展望未来一年的计划和发展,可供城市文化研究和深圳研究者参考。202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如何保护和传承好黄河文化、如何促进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值得学界认真探索的课题。 本书从黄河文化传播特征、黄河文化传播效果、黄河文化传播的创新策咯、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诸多方面进
本专著的研究对象是中华美学精神视域下成都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培育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中华美学的内涵为指导,分析成都市内已有的公共文化空间中可被挖掘和培育的新型“场景营造”空间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如何整合成都市自身的城市特点与中华美学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美学内涵。本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编纂的系列论文集,收录了当代学者运用现代科学精神研究中国俗文化的最新成果。本辑分为敦煌变文校注、俗文学研究、俗信仰研究、俗文献研究、学人治学、新书评介六大部分,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学、训诂学、版本学、音韵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本辑收录了《敦煌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