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
《史学原论》是欧洲实证史学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19世纪晚期实证史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中国近代史学史(修订本)(套装上下册)》以三编十一章七十余万字的篇幅,系统地论述了自1840年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历程。作者将中国近代史学史作为一个新旧史学演变的历史阶段来研究,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等广阔的视野上加以透视,在每一时期以及每一章节中注意论述史学思想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思想基础,并揭
民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近代化,是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起始于晚清,上海是晚清第一通商巨埠,伴随着商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生活新风尚:洋货流行、尊卑失序、崇奢享乐、妇女走上社会、男女交往等。由此萌生了发展工商、社会平等、消闲消费合理、男女平等、自主择偶等近代新观念。这些风尚和观念,对此后中国社会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深化,中外史学比较以及民族文化特点的理解,都要求我们把史学思想史的学科建设好。“史学思想”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是什么,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这个问题,应当要有所说明。l992年,我在《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出版,23~24页)中提出过自己的想法。我思考的要点是这样的。史学思想内容很丰富,归结起来是两个
阿诺德·汤因比(AmoldTovnbee,1889~1975)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出生在一个历史学世家,他的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这位叔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
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19世纪也是各种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层出不穷的世纪。无论是沉静如水的兰克、还是激情似火的特赖奇克,都在关注自己时代的核心政治主题——民族统一运动。安托万·基扬的作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德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们的学术研究、个性特征和表达风格,更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热情(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