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文化心理学著作,作者基于欧洲自1900年在科学、医学、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们掀起的一场革命,向我们揭示应如何思考人的内心——我们的意识、潜意识、情感,以及心理和大脑是如何产生与艺术的联系。当时的维也纳是欧洲的文化之都,科学家和艺术家在这里的沙龙中自由交谈,引领心理学、脑科学、文学以及艺术的变革突破。作者带领读者
本书以苏州姑苏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的整体工作情况为背景,研究了从经济发展视角进行文化开发建设的结构体系,并用实际案例总结了苏州文化新经济建设的成果。书稿从整体规划、文化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城市气质转型、文化新经济集合品牌建立等不同层次详细阐述了区域文化新经济建设的开展方式和整体思路。
符号学是集中处理意义生产、传播、解释、反馈诸环节的学科,意义必须经由符号来表达,符号的用途就是用来表达意义,因此符号学被认为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广义的符号学即意义学。本书从符号、政治与伦理的互动关系来考察早期中国的符号思想的演进,由自然与文化两个维度切入。先民在对天地阴阳与四时变化的考察中逐步把握了其运行规律,并用符
本书主要基于文化研究的立场,采用文本细读与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述行理论谱系及文化身份的述行建构。勾勒述行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化身份研究的演变路径,辨析文化身份在权力话语框架中的能动建构;结合比较研究法,辨析奥斯丁、德里达、巴特勒、布尔迪厄等人的理论贡献;运用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化身份的述行实践进行批判性阅读。一方面在学理层面揭
本教材探索中西文化的冲突、互补与共存,通过精选**代表性的篇章对比中西方文化,从多个视角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深入剖析中西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教材共14个单元,每单元由10个部分组成:课文背景、词汇拓展、课文A、课文B、课文C、案例分析、阅读技能提升、翻译、课文复述和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精选了季羡林的4张身前留影、4幅珍贵墨宝、近40篇经典文章,依据文章内容及成文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有《东方语言学的研究与现代中国》《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汉语是一种“模糊”语言》《东方文化要重现辉煌》等,是季羡林长期对义理之学思考的结果。该书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羡林对东西方
《文化政治学》主要围绕文化政治学这一全新研究领域,对文化政治学的学科定位、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政治学意义进行探究。文化政治学是对文化现象进行政治学研究的学问,它基于政治学研究的立场,运用政治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文化现象进行探究,着重研究文化现象背后的政治学意义。本书主要围绕物质文化与政治、制度文化与政治、精神文化
因新技术而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去远文化空间,由此产生的切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实践和表达形式。全球化进程起到了积累和集聚的作用,异质的文化内容簇拥到一起。不同文化空间相互叠加,相互渗透。时间同样失去边界。簇拥起来的林林总总,不仅让不同地域,也让不同时段失去了遥远性。更准确地反映当今文化之空间性的,不是感知上的跨、间、
本期专题一“网络平台时代的文化实践”,主要讨论了当下颇为引人瞩目的媒介化、网络社会、平台资本主义等议题,为切近独特的文化现象、剖析其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专题二“人类世与平台城市的未来”,着重从数字化技术的视角探讨智能城市、元宇宙城市与人类世之间的内在文化逻辑;专题三“中国影视国际传播”,主要从传播模式、全球化
收藏家龙颐轩主展现个人生活理念和多年藏品的图文集。宋代文人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提出人生"十乐":读书、谈心、静卧、晒日、小饮、种地、音乐、书画、散步、活动,代表了中国文化人所追求的恬淡祥和的生活志趣。本书作者按此理念,打造了龙颐会馆这一文化空间。其空间布置与藏品,映照了"十乐"的生活哲学。本书就是对这一理念和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