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吴廷举刊本《白沙先生诗近稿》(简称吴本),大陆仅得残缺孤本,珍藏于湖南省图书馆。另一完整的本子,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曾蒙香港中文大学黄坤尧教授帮助,陈永正教授取得该书的复印本,自夸奇福至,端不换公卿。竭数日力,持与各本校勘一遍,见本书《影印说明》。2023年是白沙先生595年诞辰,故影印珍本、陈永正教授
本书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集,包括《东坡先生笠屐图》《苏轼本传》《石鼻城》《磻溪石》《楼觀》等,由施元之、顾禧进行注释。
本书是对《增订注释全唐诗》进行系统全面的增订。主要是为了弥补不足与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本次增订主要吸收了当今唐诗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作者小传和注释都做了新的补充和订正,新增注释一万多条。本书的出版,会极大地推动唐诗研究的发展,对唐诗的普及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施注苏诗》四十二卷,宋苏轼著,宋施元之、顾禧注,此次出版的是清莫友芝批校本。《施注苏诗》是苏诗的一个重要注本,共十册,除施氏所注苏诗四十二卷外,还包括续补遗诗二卷,共收录苏轼诗歌两千六百余首,按照编年的形式排列,每卷开始都注明创作诗歌的时间或背景,收录诗歌内容丰富。《施注苏诗》曾为清代著名诗人、版本目录学家莫友芝所藏
本书为线装古籍影印。由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著。版本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宝庆元年(1225)广东漕司刊本(有配抄、配补),又名“漕台本”,是现存最早的杜甫诗歌注本之一,版刻明朗大气,初为蝴蝶装。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最早见于宋人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惟著录时题作《杜工部诗集注》,之后便绝迹
本书内容讲述:诗至唐而极盛,诗至杜而集大成,杜至宋而尊称为“圣”。“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词,但亦可窥两宋注杜之盛。宋人对杜集的编集、补遗、增校、注释、批点、集注、编年、分体、分类、用韵、集杜、和杜诸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历经沧桑,今存宋刻杜集注本仅有十数种,而蔡梦弼撰《杜工部草堂诗笺》流传颇广
本书是编者经过十余年从多种别集、总集、诗话、文体论著等典籍中辑录而来,共收杂体诗词一千八百余首,涉及作者六百余家。根据汉字的声韵和形体特点,对所收录作品分类整理。共分四声,双声叠韵,声母诗、韵母诗,短柱,藏头,攒三、攒五,离合体,神智体,联边,口字诗,笔画,反正体,迭字,顶真,限体,通贯十六大类。各类别内部以时代为序收
本书由纪宝成教授自选个人诗词100首,由牛维麟教授书写,汇集而成。这本书既是诗词与书法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也是两位作者数十年深厚友谊的结晶。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欣赏到诗词与书法的融合之美,感受到当代教育管理者的文化艺术素养,还能体味到醇厚绵远的岁月情怀。
本书卷一第一叶版心下镌“信铅畅叔仁刊”6字,信铅为信州铅山县之简称。铅山、上饶宋时均属信州。全书均采用行书写刻上版,笔墨飞舞,字画圆润秀丽,疏朗悦目,独树一帜,是元代刻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本书对宋以来与耕图、织图有关的诗歌中的方言、俚语以及农业专词进行校注,并附有其对每一组诗的题解以及组诗有关的序跋等资料,且收录了历代零散的耕织图诗,在对诗歌进行文字整理与校注之外,还提供了与组诗相关的耕织图彩图百余幅、黑白图贰佰余幅,有利于研究和理解耕织图及耕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