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问题是康德哲学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介于理论与实践两大领域的“中间”,是理解康德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乃至整个思想体系的一把重要钥匙。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康德希望问题缺乏专题化、学理化的研究,导致该问题长期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以康德希望问题为核心,梳理其包含的“显隐二重结构”,即“显性结构”—道德前提、幸福对象、幸
联结先天综合判断的主谓词的中介或第三者是什么?(简称“第三者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学界对该问题都缺乏应有的重视,更缺乏对该问题系统而专门的研究。本书系统地探讨了纯粹数学、自然形而上学、实践哲学、美学等领域中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并对该问题的来龙去脉做了大致的梳理和阐释。第三者问题的研究对理解和
本书为康德著作全集的最后一卷,主要包括康德关于逻辑学、自然地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康德曾经在格尼斯堡大学多次开课讲授这些课程,被认为是教育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而他的逻辑学讲义则是对其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述和概述。本卷内容大部分为首次译成中文。与《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相比,本书增加了各篇科学院版的编者导言、科学院版
本书是《康德著作全集》的第8卷(注释本),主要收入康德1781年之后的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人的种族的概念规定》《论目的论原则在哲学中的应用》等等,丰富了康德在哲学、政治学、神学、语言学、自然哲学等各领域的观点,研究这一时期的著作,是理解康德后期
本卷包括康德两部重要著作:《学科之争》和《实用人类学》。前者分别讨论了哲学学科与神学、法学、医学等的分歧与争执。后者第一部分为人类学教学法,论述了人的认识、情感与欲望能力;第二部分为人类学的特性,对人类在个体、性别、民族、种族、种类方面的特性作了简要探讨。两部著作都是康德的重要作品,特别是《实用人类学》,是人类学史上不
本书为《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注释本,收入《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未来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是康德关于形而上学的重要著作,体现了他学深邃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康德思想的必读书。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相比,本书增
本卷的内容是《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于1781年问世,因被人误解为“贝克莱主义”而使康德异常苦恼。于是康德于六年后对这部书作出了修订,尤其是增加了“对唯心论的驳斥”一节,并大大地压缩了有关再生的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部分。《康德全集》科学院版的编者把第二版单独编为第三卷,而把第一版中修订较多的部分与其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学会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1986年至2001年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对推进中国学术界关于德国哲学乃至整个外国哲学的研究做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贡献。《德国哲学》为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现任主编为邓晓
本卷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座”,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主题符合,故与前两个文本编为一卷。 “埃尔朗根讲座”是谢林研究史上的重要经典,也是谢林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本。它上承“世界时代哲学”,下启“
本书是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邀请国内知名古希腊学者与学生一起研读古希腊经典《理想国》的成果,共包括演讲稿二十篇,分为六编,分别为:“文本与进路”“灵魂与城邦”“哲人王与政治治理”“自然、存在与理念”“柏拉图论艺术与诗歌”“经典与诠释”。演讲者中,既有全国闻名的学界前辈,也有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领军人物
《全部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的体系》(亦称“维尔茨堡体系”)是谢林同一性哲学时期最成熟的体系作品之一,也包含了谢林最系统的自然哲学学说。与其他诸多分别阐述自然哲学或先验唯心论哲学的著作不同,该书罕见地熔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论哲学于一炉,不是泛泛的论述与体系构造,而是谢林青年时代以来诸多思想的结晶。该书分为“一般哲学”部分与“
谢林继在《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里探讨人类原初意识在神话里的表现之后,在《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里进一步阐发这个意识在哲学里表现出的本原学说传统,尤其详细阐发了柏拉图的“走向本原的道路”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关于“那个是存在者的东西”亦即“存在者本身”的核心思想。在这之后,谢林着重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和努斯学说,揭
本书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进行逐卷逐章的讲解,从古希腊文化重视自然和卓越、正义与友爱的幸福观念出发,阐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哲学思考,力图呈现出这部哲学杰作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挖掘它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以及对现代人的启发。本书既沿着《尼各马可伦理学》自身的思路,深入浅出地讲解幸福、德性、智
本书还追溯了亚氏友爱论在理论上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渊源。作者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论述做了详尽的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不仅是亚氏伦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体系其他部分的问题,如善、德性、幸福、快乐等,密切相关。书中重点在于友爱论的评述,但所涉及的却几乎是整个亚氏伦理学体系。谈到友爱论的广度和深度,亚氏借这个伦理角度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集刊。《德国哲学》首任主编为张世英先生,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跃。本辑分为“康德研究”“美学和现象学研究”“现当代德国哲学研究”“译文”“书评”5个专题,从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事实概念、对康德
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 本书在呈现西方近代以前哲学发展内在理路的同时,每讲精选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核心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学会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实行规范的审稿制度,由编辑部对稿件进行初审,并分配给专家匿名评审,择优录用。《德国哲学》从1986年至2001年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共联合出版了20期,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集刊。《德国哲学》首任主编为张世英先生,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跃。本辑为总第41辑,分为5个专题,从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反驳、康德对先验自有可能性的证明、主观逻辑在整个黑格尔思辨哲学中的地位等视
本书围绕古希腊罗马传世典籍的解读和研究,从五个方面概览古典学术的整体面貌,旨在经由古典学术通达古希腊罗马传世典籍所承载的古典精神。 第一章介绍四所欧美高校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的古典学专业培养模式;第二章梳理初习者需要通盘了解的传世典籍并给出必读书目;第三章指导初习者使用校勘本、辑佚本及评注本,逐步深入对传世典籍的文本细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是孔多塞一生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部著作。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彰显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本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