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努力拼搏
成功是等不来的
成功是永远不可能等到的,一切都需要靠努力才能完成。这不是简单努努力就行的,成功需要的努力是拼搏,是一种拼尽自己所能的努力。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像科学家发现某种新现象、新规律,工程师发明某种新方法、新装置,艺术家创造某个新作品,运动员取得某项新成绩……但不论是哪一种成功,大成功、小成功都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唯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我小的时候,在学徒的七年当中,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努力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努力的习性,所以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而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我在青年时代,始终被教导要拼搏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有拼搏努力习性的人,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是伟大,也不会被认为很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认识到了拼搏努力习性的价值。”
确实如此。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拼搏努力,那些自恃聪明的人、不把努力看在眼里的人,是永远与成功背道而驰的。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之“功”字即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努力的含义,因此,成功不仅需要拼搏努力,更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行。
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成功都是可能的,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什么样的背景,拥有什么样的人脉,拥有什么样的平台,其实,这些都未必能代表成功。成功的秘诀就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个努力并不是简单努努力就可以的,它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如果不想努力就想取得成功,那是一种妄想。即使拥有很好的背景、人脉、平台等条件,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赛场上的竞争,冠军从来只有一个,别人的努力我们无法阻止,如果我们要想超越别人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只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我们才能站在冠军的舞台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每一个成功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他们拥有的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如果我们不够努力,就不该抱怨;如果我们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成功不能靠等,巴菲特先生不是靠等成为一代股神的,李嘉诚先生更不是靠等而成为亚洲金融巨头的,成功是自己艰辛的付出和持久的坚持努力所取得的结果,成功最终是要凭实力、凭事实说话的。
等是等不来成功的,成功的道路是用努力铺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也许有人会说自己也努力了,可还是没有成功。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一定需要努力。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会羡慕那些成功者,认为他们取得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成绩。同样的时间,我们也在拼命地努力,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而他们却成功了呢?其实,扪心自问,我们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是我们是最努力的那一些人吗?假如我们是最努力的人,我们努力的方向对吗?当我们找对方向,但我们是能力最强的人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明明很努力了,但最后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呢?
事实上,有些人虽然看起来在努力,但是做事效率并不高,这样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在同样的时间内,同样的努力下,成功者肯定比普通人拥有更高的效率。因为,他们知道成功不是等来的,它需要我们在拼命努力的同时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如此,才能缩短自身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如果说,努力了还没有成功,那说明我们的努力可能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也有可能是努力的方向、努力的方法不对等许多原因造成的。有些客观原因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找到一个好的目标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当然,在这个努力过程中我们仍然会遇到很多客观情况,有些对我们有利,有些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在我们努力并且能够应对自如时,我们才会成功。
我们知道,成功是个艰难的过程,只有有勇气的人、有恒心的人、有信心的人、肯为成功付出血汗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十二分的辛苦和努力,否则当你的努力达不到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积累的话,成功是不会到来的。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作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
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长时间?”科尔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同样,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用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典范。
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他证实了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第三种有形成分,并与血栓形成有关。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他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他整整保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每个人都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但这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不同的人,不同的努力,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一步之遥,十分努力,百倍坚持,很多梦想就可以被我们这样实现。
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人之间差距并不大,我们普通人与那些成功者相比,差的只是努力程度而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有可能从所有努力者当中突出重围取得成功,那怎样才算尽最大努力呢?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工作时间的长短,二是工作时的忘我状态。
我们先看时间长短的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欧洲人高出一大截。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大部分领域的劳动产出都要多于欧洲人,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的工作时间要远远多于欧洲人。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意大利人每年有42天带薪假期,法国人有37天,德国人有35天,英国人有28天,而美国人只有16天,但实际上他们只休14天。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也显示:美国人每周工作49小时,加起来每年要比欧洲人多工作350小时。事实上,对美国人有14天的休假恐怕也是过高估计。
现如今是互联网社会,美国人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无论他们是在哪里休假,都可以随时收发邮件,随时处理各种紧急事件。那些名义上在休假的人,通过自己的手机和电脑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和解决各种问题。这样算起来,美国人的工作时间比统计的可能还要长得多。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精神和努力程度,他们享受着比欧洲人更优越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只是向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不愿在自己的八小时之外工作或努力的话,那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而工作时能够达到忘我的状态,说明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工作中,不论是遭受什么样的痛苦或者是折磨都不能打消一个人想要继续完成工作的信念,这就是忘我的工作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常要忍受痛苦、折磨,战胜各种困难,而这也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努力和汗水的付出,这是成功的关键。那些羡慕别人成功的人,只知道羡慕别人,却从不知道别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别人加倍地努力,加倍地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不劳而获,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努力就是成功的一部分,就像蜜蜂一样,每天都努力地去采集蜂蜜,就会收获很多。成功也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一点、进步一点,成功也就离你更近一步。因此,想要成功,那就做好准备,不要等待,付出你的十二分努力吧!
努力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事情
一个人想要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就必须不断地努力。这个努力必须贯穿整个人生,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强。
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做事的积极态度。与其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倒不如磨炼自己做一个始终努力的人。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要努力,即使不努力我们也可以过得很好啊?确实如此。有的人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很好地生活,可是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精彩可言呢?我们一生之所以努力拼搏、规划人生、提高格局……其实都只是为了做一件事——不要让自己被社会潮流所裹挟。
努力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因为当我们的人生有了努力的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才会为之奋斗而产生不竭的动力和希望,我们才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相反,如果人生没有了努力,那也就没有了希望,而我们也就彻底陷入了绝望。
一代国画宗师齐白石为了学会篆刻,向一位老篆刻家请教。老篆刻家让他去挑一担楚石回家,等到这担楚石都成了泥浆,他的篆刻自然就练好了。于是齐白石真的挑了一担楚石回家,每天刻了磨,磨了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担楚石都化为泥浆时,齐白石的篆刻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就是努力的结果,而大师的一生也是在努力当中度过的,因此他才能为我们留下那么多的艺术财富。与大师齐白石相比,方仲永就失败在没有努力上。方仲永小时候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但他并没有继续努力学习,而是依靠已有的才能去赚钱,最终沦落为一名普通人。就算他有再好的基础,再好的天赋,没有努力,他也只会慢慢地失去自己,最终“泯然众人矣”。
只要我们一直努力,时间就会让我们走向成功。要知道那些在短时间内获得的成功,其实都是不靠谱的,因为没有什么真正的成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的。我们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才能真正地走向人生辉煌。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在童第周17岁时,他终于进了中学读书。但因为他的文化基础差,所以在学习上显得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的平均成绩才45分。于是,校长让他退学,但经他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在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地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有路灯的地方去学习了。
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来了,各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学还考了一百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28岁时,童第周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师从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达克。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也被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这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这项工作非常难做,不仅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他的学生更是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努力,失败了就再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他的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