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僧诗研究》从敦煌僧诗的写本入手,将外地高僧的诗作、敦煌高僧的诗作、敦煌写卷中的佚名诗作、敦煌本中的王梵志诗、敦煌“五会念佛”赞等这些代表着敦煌文化元素的写卷一并纳入考察的视野,宏观上,通过对各类敦煌僧诗的追溯和考辨,找出它们所代表的宗教力量对敦煌僧俗文化精神的影响,从而确定敦煌僧诗的性质。微观上,考察一批有代表性的僧诗在词句上的含义、诗歌的内容及其格律形式,对有关的考据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绪论
一 敦煌僧诗的概念
二 敦煌僧诗的研究现状及本书的任务
三 敦煌僧诗研究的学术意义及其现实价值
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
五 本书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学术创新点
第一章 敦煌僧诗创作时间的界定及敦煌僧界与世俗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敦煌僧诗创作的时段
第二节 敦煌僧界与世俗政权的关系
第二章 敦煌域外高僧、作品及与曹溪禅的渊源
第一节 唐以前高僧及其作品
第二节 唐代高僧及其作品
第三节 五代及宋初高僧及其作品
第三章 敦煌高僧及其创作
第一节 唐悟真及其创作
第二节 翟法荣及其创作
第三节 张道真及其创作
第四节 敦煌碑铭赞中的僧诗
第四章 敦煌佚名僧诗探讨
第一节 《陷蕃诗》的辩证
第二节 敦煌本中的两类《九相观诗》
第三节 敦煌僧诗中的《心海集》
第五章 敦煌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与“五会念佛”赞
第一节 净土宗与法照的“五会念佛”
第二节 法照的“五会念佛”赞与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第三节 法照与佚名的“五会念佛”赞作品
第六章 敦煌本《王梵志诗》中的僧诗
第一节 王梵志其人其作
第二节 王梵志佛教诗歌的主题
第三节 王梵志佛教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七章 敦煌僧诗的题材
第一节 反映僧人理想世界的诗歌
第二节 反映僧人现实世界的诗歌
第三节 反映僧人修禅的诗歌
第四节 反映僧人教化众生的诗歌
第五节 反映僧人世界与凡人世界矛盾的诗歌
第八章 敦煌僧诗在内容上的特点
第一节 南宗为主,兼容并蓄
第二节 鲜明的地域色彩
第三节 僧侣内心世界的真实记录
第四节 积极地关照现世人生
第九章 敦煌僧诗的审美风格
第一节 以理驭情,境界独高
第二节 以情驭形,述描兼用
第三节 尚俗尚雅,唯真是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敦煌僧诗研究》:
五 唐悟真的僧诗创作成就
(一)创制了新的诗歌形式
作为一代高僧,唐悟真的主要事业是自我修行,启迪众生,特别是给在战争中挣扎的敦煌僧俗以精神的慰藉与解脱。因而唐悟真诗歌反映出了佛教文学以人为关注点的传统。无论参加京城大德和朝官的酬答,对进京献款经历的描写,还是自己人生的总结以及对大众的教化诗中,均以抒发求精进、敬王者、泛爱众的情感为旨归,所以唐悟真的创作是一个高僧大德真实生活的写照,而并非纯粹为诗歌而创作诗歌,于是集一生之才学和修行者的经验,不经意间创制了一种新的诗偈形式,即《唐和尚百岁诗》。
唐悟真创制的《唐和尚百岁诗》,以十年为单位,对人生历程加以叙写,并以“一生身”作结,形成重章叠唱格式。读来上口,记诵方便。在当时就产生了影响。前文对内容与形式已做分析,此处不再赘述。《河西都僧统悟真作品和见载文献系年》认为,悟真去世后他的诗《唐和尚百岁诗》等及京城大德赞美悟真的诗被广泛传抄。文人学士将唐悟真的一生编成《缁门百岁篇》,为人称颂并作为寺学课本。
(二)代表了敦煌僧人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唐悟真的诗作五言、七言,甚至四言兼工。尤其是五言,不仅悟真自称专门学习,而且得到了京城高僧大德的肯定。悟真在《唐和尚百岁诗》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写道:“盛年耽读骋风云,披检车书要略文。学缀五言题四句,务存遍计一生身。”悟真的努力在景导的酬答诗中也得到证明:“经讲三乘鹜子辨,诗吟五字慧休才。”慧休(548-646年),为唐初高僧。张固也先生在《唐初高僧慧休记德文考释》中引记德文中对慧休才能的赞美如下:“并皆探赜玄宗,敷通幽捷。畅十诵之口典,演五时之精义。其辞口而旨微,其文华而理奥。诚先达之领袖,实后贤之冠冕。及讲解释,辩若悬河,听之者忘疲,啖之者心醉兮……法师俨然高视,擅名当世,虽弘论未交,则望尘而旗靡;辞锋才接,亦漼(通'摧')然而辙乱。《慈润寺故大论师慧休法师刻记德文》贞观二十一季四月八日。”由此可知,慧休并非以诗文名闻天下,而是在高僧云集的法会或讲坛上,有口吐莲花之功,汩汩滔滔之能,拨动听者心弦,启发无明之智,也反证了慧休善于驾驭文辞以阐述深奥的佛理本领。这里用慧休比唐悟真,正是赞美唐悟真阐释佛法能深入浅出的本领。
唐悟真还善于运用多种诗歌表现形式抒情言志。如,他在为前任都僧统翟法荣写《翟家碑》时以“楚辞体”赞美了一代高僧翟法荣营造敦煌莫高窟85窟之功。这种语言风格在其他僧人笔下较少见到,敦煌碑铭赞多为四言,不过在赞后诗中可略寻到“楚辞体”“兮”的踪迹,说明楚辞体对敦煌的碑铭赞或有影响,但观唐悟真的《翟家碑》则自如地运用了这种诗体,由此反映出诗人诗歌造诣之深。何谓楚辞,宋代研究楚辞的学者黄伯思认为:“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最早出现在《史记·酷吏列传》中:“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说的是朱买臣因讲楚辞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事。楚辞大量使用“兮”字,它既起到表情作用,又有调整节奏的功能。在《赞僧统诗》中,诗人以七言行文、词语间以兮连接,用以表达对翟和尚功绩的赞赏的情绪。“兮”直接起到感叹的作用,突出整首诗抒情和议论味道。(为行文整齐的需要,关于《翟家碑》中的诗将在本章第四部分着重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