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运行机制路径易学范式分析》经中国古文化典籍梳理,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包括五部分内容,即由包容力、发动力、凝聚力、中和中正力与整合力所构成。采用易学范式,揭示其运行机制之基、柄、质、固、修、裕、首、地、制的内在联系,并系统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大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变动方式、发展规律及其实现路径。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常平仓”在美国传承与发展过程。重点论证回答了文化领域的关键问题,如文化多样性及其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什么世界古文化只有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如伺结合?社会经济运行如何调控?等等。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力为归结,与时俱进地展示了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化解和利益协调等社会复杂问题的细节。
本书是笔者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C034)《建立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的第一部专著,旨在为该社科重大项目提供一种研究范式,化为利器,充实项目工具箱。
《建立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研究》项目是研究资源利用的,即是一个如何让资源配置所组成的力发挥最大功效的问题。资源力与天下万物一样,具有阴阳属性。由资源直接构成的力叫硬实力,为阳;而由资源利用文化形成的力叫软实力,为阴。一般来讲,硬实力是有形的,而软实力是无形的。老子《道德经》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形的硬实力,有关信息是显性的,如经济活动中的土地、水、能源、劳动力、资产、企业、产业、国家机器等,我们可以对它定义(可名)用以观其徼(状态、模式、结构、边界、终结、结果);而无形的软实力,有关信息是隐性的,如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行为规则等,对这种非常状态,我们用以观其妙(趋势、频率、概率、联系、程序、过程);资源处在常态(有形),我们可以对其描述、分析和测度(可名),揭示其规律(可道);资源处于非常态(无形),其机理是一种非常道,我们只能利用现有技术将其隐性信息转换为显性信息,将非常道转换为常道。在这种信息传递、变通、转换(玄之又玄)中,重在把握转换的范式与要领(门),这种信息转换的法门就是本书的易学理论方法体系。
《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运行机制路径易学范式分析》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两者的中心议题是一致的,即“机制”。机制同秩序一样,都是规律的反映,是行为者默认并共同遵守的一系列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机制内向,属阴,是规律的隐性体现;而秩序外向,属阳,是规律的显性表现。机制与秩序是规律一体的阴阳两面。
既然机制和秩序是一体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秩序的量化去测度机制。《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运行机制路径易学范式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源利用秩序。整个资源利用秩序由5部分构成,可分为上下5层:第5、第1层为天时地利层;第4层是资源宏观利用层;第3层为资源微观利用层;第2层是环境生态层。五层相互耦合、协调,统筹化一。资源宏观与微观利用秩序细分成8个领域,分别为金融、市场、劳动力、信息、政府、组织、资本、计划。宏观的核心问题是稳定;微观的核心问题是搞活。资源利用秩序系统纵横交错一分为二,双向测度,合二为一,整体标注。纵向从吉到凶依次为元、亨、利、贞、悔、吝、厉、咎;横向从优到劣依次为延年、天医、生气、辅弼、禄存、廉贞、破军、文曲。资源利用秩序要素关系在前述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和复杂性科学测量。
陈凯,男,1961年10月生,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区域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毕业,2000年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留学,2004年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区域经济学等课程20年次,发表论文88篇,出版流域治理产权分析与经济评价、农户经济、区域经济比较、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都市农业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等专著17部,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9项,获省部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独到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文化软实力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易学范式
第一节 八卦
第二节 五行
第三节 四象八态
第四节 归藏八态
第五节 四象归藏八态与适合度景观
第六节 64卦演进与生命系统进化
第七节 易学新三式
第二章 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含义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文化五软实力
第三节 资源利用文化五软实力结构
第三章 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运行机制
第一节 运行之基
第二节 运行之柄
第三节 运行之本
第四节 运行之固
第五节 运行之修
第六节 运行之裕
第七节 运行之首
第八节 运行之地
第九节 运行之制
第四章 资源利用文化包容力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三节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第四节 中华文化包容力
第五节 资源利用文化包容力实现路径
第五章 资源利用文化发动力
第一节 物流发动力
第二节 投资建设发动力
第三节 技术进步发动力
第四节 工业化发动力
第五节 信息化发动力
第六节 社会需求发动力
第七节 生产关系调整发动力
第八节 房地产发动力
第九节 社会稳定发动力
第十节 生态环境发动力
第十一节 政治发动力
第十二节 共同富裕发动力
第十三节 发动力函数
第六章 资源利用文化凝聚力
第一节 文化凝聚力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文化凝聚力实现路径
第七章 资源利用文化中和中正力
第一节 资源利用文化中和中正力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文化中和中正力实现路径
第八章 资源利用文化整合力
第一节 核心
第二节 体用
第三节 与时俱进
第四节 矛盾化解
第五节 利益协调
第六节 中介
第七节 经济结构整合
第八节 合纵连横持续创新
第九章 中国资源利用文化软实力传承发展范例
第一节 中国古代常平仓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常平仓在美国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节 资源利用秩序运行调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