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啊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吃手、扔东西、钻洞洞、“打”人、说“不”……你是帮助了他,还是遏制了他?
孩子以上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学习——由生命的内在驱动的对与外界环境和生命本身的学习!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1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倾心的夜晚,我又听到了老师们的歌声,又见到了老师们的舞姿。他们在欢度自己的节目。现实中的舞和歌虽然不像专业舞台和影视屏幕中的那样精粹,却近在咫尺,亲近自然,更美轮美奂,让人陶醉。
虽说是老师,他们几乎都是才二十多岁,有些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女孩,只有几个是男孩。
这些老师们具有我没有想到的潜力、活力和创造力。看到这些仅简单编排就上马的动人的节目,看着这些美丽优雅的面庞,心间不时涌动另一个情景——那是1996年的中秋节,二三十个老师聚会来到黄河边。老师们吟唱与月亮有关的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竟然唱了一个晚上,伴着波光粼粼的河流和习习的凉风,从月亮升起唱到天明。那么多的歌,那么多的情。
让我陶醉的还有老师们写的文章。这就是我们面前的这本书,由老师和家长所写。这是心灵的更美妙的舞步和歌声。这里有青春,有激情,有清纯,有爱,有向往……这些文章小有才气,就像那骄阳、皎月,树林和湖湾,以及火热又平凡的生活。
更让人陶醉的是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孩子们。他们可爱的身影跃然纸上。当我们通过这些文章看到天使般的孩子们欢快地奔跑和欢乐的笑脸,看到不仅无忧无虑,而且充满甜蜜的生活,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又有谁能不陶醉?
我们就是要为着这样的目标而工作。我们的老师用他们的心灵去实现它,文章直接见证了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
是由于新的思想让我们有了一双新的眼睛。过去不能看见的,不知道的,现在能看见了,能知道了。敏感期是我们看见童年秘密的一面。我们,尤其是家长们,过去可能会为孩子的努力学习和成绩的优异陶醉,会为孩子莫名的情绪担心,为孩子的说“不”焦虑……懂得了敏感期的概念,就不同了,我们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敏感期理论为孩子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孙瑞雪教育机构构建的教育和科研一体化的模式,不仅使教育走向科学化的轨道,也给老师们搭建了他们美好心灵展示的别样的舞台。在科学教育思想的平台上,观察、思考和写作,原则上都是教师们的工作任务。他们也有自己的阵地,发表他们的作品来和家长、教师,和大家共享,它就是《科学启蒙》(月报)。本书中很多文章先上这个小报。如果有一本杂志就更好了。在这些作品中,老师们使用语言来素描孩子们的生活,用语言描述感受和体验,用语言确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明确和深化认识,为以后的科研能力打基础和做准备。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展现了科研的才华。写作语言的训练可以让他们稳步成长,可以使他们眼中的世界逐渐明晰,使他们心灵清晰、感觉更加深化和细致……这也很让人陶醉。
这些文章中老师们的这些描写和感受,更是今后科学工作者研究儿童或人类心理和成长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要做到这一点,作品的描述就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真实。真实的眼睛,真实的表述对象和场景。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自然也是作品遴选的第一个条件。
编著者孙瑞雪的简单修整、指导和评述,使作品生辉,凝练和深化了主题。本书和《爱和自由》一样,表现了她深厚的儿童教育理论功底、非凡的文笔的才华和驾驭现实工作的功力。
十几年的经验说明,爱和自由的理念,的确使我们的心灵起飞。加上这本书阐述的敏感期理论,我们的教育就基本走向了科学的道路。这使我们欣慰。
敏感期的概念就是对成人也常常适用。因为很多成人还在继续成长。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老师们在成长。这也是我们期待的,因为我们的老师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成长,才能跟上孩子们成长的脚步。
老师们是美丽的,又是美好的。但我感觉他们的工作更有着历史意义。现在谁还需要这样讲历史、意义、理想之类?在新的语言系统中,我们似乎不再需要了,但的确是在历史转折之际,他们柔软娇小的身躯,自然地肩负起提升我们民族的重担。
因为这些教师的出现和成长是特别的。他们不是依托现成的政府机构,不去寻求政府中四平八稳的工作,不去寻求出力四两就可获得千斤利益的那些特别企业,不是享用现成的社会惠典,不是采用现成的社会经验。他们走进这种影响未来的事业——影响儿童。他们全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创建,自我造就。他们自己组织起来,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他们自己学习,自我完善。他们用他们至美的心灵,把单调、繁杂、琐碎、冗忙、难以把握、易出错误的工作,化作思想、理想和崇高。他们从传统中走出,并不断远离传统,远离世俗,走向高贵,走向自由,走向科学。他们把他们的工作变成关爱、挚爱、真爱、深爱、友爱的情境,变成宽容、理解、欢乐、自由的地域。
因此,我感觉他们正在开创未来,甚或这是一种历史的使命。他们这种使命的完成也许是在伟大出自于的平凡中完成、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这种感觉近乎呆板,却也挥之不去。
本书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承蒙孙瑞雪的朋友郭骅推动出版,她担任出版人,还担任经纪,经手简单编辑和版式设计。新版改由本机构策划和组织,保持原有主旨,并作了大量改动,展现了这几年中更深入的研究实践成果。这里我想指明,没有出版人的慧眼、热情和尽力敦促,即使出版计划完整,书的出版也不会很快,甚至多少年也出不了。这是因为撰写著作和整理文稿是既繁重又费时的工作,不仅需要一种精神,需要毅力和耐力,还需要作者在大量其他工作中回转头来,放下心来,抽出精力时间。在此感谢各位出版人。
柏商
2009年9月
孙瑞雪,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宁夏科学启蒙研究会创办人。
孙瑞雪发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儿童发展的爱和自由理论和敏感期理论,其贡献在于帮助成人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其创作的社会科学专著《爱和自由》与科学教育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
第1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
主人公:畅畅,0~4岁
世界就是味道
畅畅是冬天出生的。出生后四十几天,孙(瑞雪)院长来看畅畅。观察了一会儿,她说:“晓晶,你看畅畅在做什么?”只见他抬起手臂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懊恼地“哼哼”着。
孙院长说:“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种状况应该稍稍支持一下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畅畅努力了几下后,我们帮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真神奇!
孙院长说畅畅的衣袖过长,棉袄太厚重,手不容易够到口。我们马上给孩子换了衣服。几天后,畅畅终于能顺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过去,畅畅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用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百天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吃手指,几乎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
到会用手抓东西时,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每逢这时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运的是我明白这一切,我会在畅畅“工作”的时候劝说大家不打扰他。
然后畅畅开始咬东西,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响。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我真担心。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咬笔帽,我总担心他咽下去造成险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带皮的苹果,居然把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真令人惊讶!
这一年里,我对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李晓晶畅畅妈妈)
*孙瑞雪:
婴儿在喝过糖水后会拒绝喝白水。小狗崽也是这样。很显然,婴儿和小狗崽都会用口来品尝味道。
但是,婴儿用口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在最早,口全方位地被使用和自我训练,以便健全口的功能,口里什么都放,放到塞不下为止,再吐出。不仅如此,同时口还肩负着发现这个世界的工作,连“软”与“硬”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也都用口来认识。幼儿喜欢用口来分辨,打开一个食品包,吃一口放下,再开另一包,再吃一口……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成人仅仅把它理解为吃,按计划地吃,并关注节约。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这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生命的建构和内心的需求就会受损和不断地挣扎。
通过口而健全口的机制,通过口来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岁以后,只不过0~6岁,尤其0~2岁是婴儿高度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和使用口上。再大一些,满足口的需求依然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却常常表现在玩了,还不能是一个完满的结束,玩了,吃了,才会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这个特点成人容易看到。随着其他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了。
对接
自畅畅出生以来,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太令我惊讶了!”真的,他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畅畅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在幼儿园工作的大姐来我家陪他玩。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好一阵子没听到儿子的声音,奔过去一看,畅畅正练习盖瓶盖呢,大姐在旁边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拔起瓶盖,又想努力盖回去,盖偏了就重盖,反反复复。我当时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20分钟!
从这天起,畅畅开始喜欢盖奶瓶盖,还学会了把笔插进笔帽里。当时正值夏天,各种各样的饮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钟爱的玩具。有些饮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细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小孔,插好几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至于一插进去他就要长长地呼一口气,似乎刚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节过后,家里有了一个圆形的月饼盒,畅畅又把那个月饼盒玩了半个月。接着他又开始玩锅盖。我给他一大一小两个锅盖,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会儿把大盖盖上,一会儿把小盖盖上。但小盖一盖就掉进锅里,他伸手取出来,很奇怪地看着。过一会儿看明白了,把小盖扔到锅里,又把大盖盖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终拿着锅盖顶部的那个圆疙瘩,绝不会拿着锅盖边。
从盖奶瓶到盖锅盖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来,我给畅畅买了一小瓶AD钙奶,畅畅居然把吸管扔掉,直接对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当宝贝的时期,真是不可思议。
那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畅畅会有什么令人惊讶的进步呢?(李晓晶畅畅妈妈)
*孙瑞雪:
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就是为儿童的“对接”游戏设计的。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建构手的组装能力,还在发展着最早的空间感觉(后面的章节会谈到)。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口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口)。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唤醒了手——他不停地吃手,从而发现自己有手。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把外面的插进去,里面的抖出来;将磁带插入,关上带盒;抽屉打开,拿出东西……如此反复进行。
宝贝,你的玩具呢
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园。看着畅畅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
一天,畅畅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王牌”:“妈妈,看!王牌。”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一张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畅的。“是谁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用那个金箍棒换的嘛!”畅畅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根金箍棒没带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失踪”了,有的变“陌生”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
一天清晨,畅畅决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带到幼儿园。下午接他时,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来。果不其然,畅畅用它们换了一支破损的毛笔,还快乐地说:“妈妈,这是我好朋友换给我的,我好朋友说这个毛笔不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笔极认真地刷刷脚趾缝里的细沙:“妈妈看!它真好用。”我只好点头表示赞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担心他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一天下午去接畅畅,远远看见他正在和明明交谈,神情非常认真。走近了,听到明明问:“你同意了吗?你说呀!”畅畅答:“同意,都说好了嘛!”看到我,畅畅说:“妈妈,我把我的枪和明明的碟交换。”明明问:“阿姨,你同意吗?”“畅畅的玩具,他说了算呀。”说完我就后悔了。那把玩具枪是一个朋友专门在上海给畅畅买的,价格昂贵。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还是忍不住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听了我的话,畅畅说他有个好主意,先互相交换两天,然后再换回来,我很高兴。第二天晚上我提醒畅畅,他说:“妈妈,我就想把枪换给明明。”我又讲了些道理,最后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意见,枪是你的,你自己做决定吧。”畅畅沉默了一会儿,懊恼地说:“妈妈,你烦人,你不给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畅畅把枪带回来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问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电脑、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们去交换。我认真地告诉儿子:“宝贝,这个家里,你的玩具、书、衣服都是你自己的,电脑、电视等用品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共有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共有的东西我们共同支配。比如说你要把枪换给明明,妈妈应该尊重你的意见,由你来决定,以后妈妈会努力做到,好吗?”我希望儿子能恢复他自由的心智。
一个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侠电视剧,畅畅突然说:“我的宝剑送给好朋友了,我没有了,我想要回来。”老公说:“儿子,说话要算数,送给别人就不能再要回来了,你说呢?”“那我想个好办法,明天我给他拿个玩具把宝剑换回来。”
我和老公相视而笑。(李晓晶畅畅妈妈)
*孙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