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心情,总是与自然相通的。世界的文学,就是世界的心情。“一带一路”作为民心相通之路,与文学交流的目标是一致的。当文学交流与“一带一路”的交流交汇相融时,世界相知之道就更宽更坦了。如何借助文学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一个现实且必要的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道者关心这个话题,让这个问题渐渐明晰,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出去更精准,更节约,也更有效。
汉传天下!
“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经济、文化走向沿线国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文化与经济不同步的问题日益明显,不但表现为中华文化与中国经济的步伐无法一致,而且中国与沿线国家、沿线国家之间经济与文化不同步的现象也日益明显,且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不解决这个问题,民心相通之路就会艰难很多。披荆斩棘,方能阡陌相通;心心交流,才能同一律动。
路多艰,事才大!筚路蓝缕,中华民族为了实现“世界大同”,已不知把多少无人走过的路变成了通途。
要实现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日用而不觉”的传播目标,需要聚全国之力、全民之力,需要每个中国人都自觉“我是一枚小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传播的志愿者。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并存,交流为主流,但碰撞和摩擦不断。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传播所面对的阻力和障碍显然是客观的,也是复杂多变的,其中既有文化的因素、经济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我们对世界“中国热”的判断与世界对“中国热”的直接感知并不一致,还有较大的落差。“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传播首先要找到这些落差,并推动消除这些落差,包括因我们长期疏于向世界主动表达而形成的误解,进而加大加深中华文化在所在国的融入广度和深度,加快世界了解中国的进程。
优秀文化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包容、兼容、易容,即都能以开放的胸怀不断汲取异质文化的精髓而不断创新、创造、延续自身的文化。“一带一路”沿线所能见到的不是一条条冷冰冰的铁轨,而是一条条以温暖的文化作轨的“心灵高铁”,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自觉的经济、文化双向运输、交流。中国作为运输总站的总调度,有责任保证条条运输线都通畅、高效。为此,就需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舆情、民情、政体、经济、文化等事关运输软硬环境的基础条件进行详细、差别化的调研和理解,基于科学规划、种子落地的原则,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并找到“一带一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最佳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文化之间的多轨多向交流与传播。
“一带一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之一是中国主导、广泛借力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助力沿线国家文化的世界化。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关系,是新时代中国面对沿线国家和世界必须说清楚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国际国内大势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科学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不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需求,而且是世界对中国智慧走向世界的主动诉求。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但可以破解“一带一路”谁为,为谁;何为,为何;独行,众行;短行,长行;暂行,久行等核心问题,而且才能确保“一带一路”的方向正确、路线正确、目标准确,既为中国,更为世界。
序
导言
上篇 中国当代文学与“一带一路”:现状与问题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
第一节 日本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二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
第一节 韩国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三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印度
第一节 印度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印度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蒙古国
第一节 蒙古国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国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
第一节 俄罗斯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俄罗斯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六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瑞典
第一节 瑞典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瑞典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七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波兰
第一节 波兰与“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波兰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第三节 结语
第八章 中国当代文学在匈牙利
……
下篇 中国当代文学与“一带一路”:对策与愿景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