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对科普与全民科学素质的需求,笔者在认真总结科普理论创新与知识积累的成果,以及科普工作实践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科普发展的新场景、新趋势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探索,在2002年编写出版的《科学技术普及概论》基础上,重新编写《当代科普概论》,与原书相比修改比例超过90%。本书包括当代科普概要、当代科普发展历程、当代科普使命责任、当代科普创作创意、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全民科普服务创新、全媒体科技传播、当代科普的评价、新时代科普新图景9章,阐释了新时代科普发展的逻辑起点,以及从工具理性科普走向价值理性科普、从区域科普走向全域科普、从科普管理走向科普治理等新观点。希望本书能对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教学、科普员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实践工作者,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各方面人士有所帮助。
本书站在科普实践的立场,在界定科普概念、梳理科普历程的基础上,从继承和发展的视角阐释当代科普,对当代科普的使命责任、创作创意、科技教育创新、全民科普、全媒体科普,以及科普评价、科普的未来发展做了全面的论述,不仅有理论高度,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对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理论研究者及科普工作的爱好者都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前 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大变局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为全球化带来不确定性。当今世界之变无不源于科技,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福祉。科技是国之利器,一个国家的强大根本上取决于科技的强大,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之路无不遵循着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每次科技革命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中心的几次转移都彰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科技强盛、民族复兴,不仅靠科技创新照亮,也要靠科学文化素质铺就。科学文化素质是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决定因素,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世界科技强国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成就上,而且体现在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上,谁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拥有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民,谁就将在当今和未来世界博弈中抢足风头、掌握主动。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两翼,必须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向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破浪前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风帆已经扬起,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这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文化土壤,建设科普强国砥砺奋进,戮力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已经消灭绝对贫困,即将实现全面小康,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浪潮的机遇,主动融入世界公民科学素质大潮,不失时机地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周年之际,中国科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提出到2049年使18岁以上全体公民达到一定的科学素质标准,使全体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并学会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中国科协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开启了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世界典范,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奋力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短短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05年的160%提高约43倍;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2020年将超过10%。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研究表明,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低都在10%以上,一些先行发达国家都在20%以上。
进入新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阔步迈入全面小康、挺进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以及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当代科普的场景和使命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社会、人民对科普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科普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强国使命,面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命题。一幅以建设世界科普强国为逻辑背景,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从区域科普走向全域科普、从科普管理走向科普治理的新时代科普生动的魅力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对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的需求,当代科普必须守正创新。为此,编者在认真总结科普理论创新与知识积累的成果,以及科普工作实践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科普发展的新场景、新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探索,在2002年编写出版的《科学技术普及概论》基础上,重新编写《当代科普概论》,对原书的修改比例超过90%。本书包括当代科普概要、当代科普发展历程、当代科普使命责任、当代科普创作创意、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全民科普服务创新、全媒体科技传播、当代科普的评价、新时代科普新图景9章。希望本书能对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教学、科普员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实践工作者,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各方面人士有所帮助。
本书编著的后期,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一方面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动员全国人民,与病毒进行殊死战斗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场面;另一方面也痛惜地看到很多公众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带偏了节奏”,更使我感悟和确信当代科普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极端重要性。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协有关领导和同志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研究文献,并引用一些公开发布的文件、文献资料,在此也对文件起草者、文献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科普是不断迭代的伟大事业,当代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遵从唯变不变之道,每位科普工作者都仅仅是科普历史长河中的过客。由于编者的学识、经验、眼界等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普工作者批评指正。
杨文志,四川乐至人。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部长,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曾被聘为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现为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委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部长。
30多年来,一直从事科技群团的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等运营管理。主要组织编制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科协“十三五”科普发展规划等,参与组织“2020年的中国科学与技术”战略研究,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年会等多项工作;主要编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科普供给侧的革命》《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现代科普导论》《现代科技社团概论》《现代学术交流概论》等1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60多篇。
目录
第一章当代科普概要
第一节科普定义辨析
一、科普基本定义
二、科普运行机制
三、科普历史断代
第二节当代科普场景
一、公众理解科学
二、科学教育
三、科学传播
四、技术推广
五、科学幻想
六、科学素质
第三节当代科普基本特点
一、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
二、群众性是科普的生命
三、公共性是科普的特质
第二章当代科普发展历程
第一节我国科普历史沿革
一、古代科普缘起
二、近代科学教育发展
三、近现代科普兴起
第二节我国当代科普勃兴
一、科普初创与调整
二、科普的繁荣发展
三、科普的创新跃升
第三节国外科普概览
一、英国的科普发展
二、美国的科普发展
三、日本的科普发展
四、印度的科普发展
第三章当代科普使命责任
第一节弘扬科学精神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二、高扬科学精神
三、高扬科学家精神
四、高扬工匠精神
第二节倡导科学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方法
二、大力倡导科学实践
三、大力倡导创新思维
第三节传播科学思想
一、什么是科学思想
二、破除盲目崇拜定势
三、铸就科学思想之魂
第四节普及科技知识
一、什么是科技知识
二、学习获取科技知识
三、大力普及科技知识
第五节促进公众理解科技
一、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三、参与科技与政策的讨论
第四章当代科普创作创意
第一节科普内容题材选择
一、科普内容为王
二、围绕公众关切选题
三、聚焦科技创新选题
第二节当代科普创作
一、什么是科普创作
二、当代科普创作特点
三、当代科普作品分类
四、当代科幻创作
五、科普融合创作传播
第三节科教资源科普创意开发
一、科研资源科普化
二、教育资源科普化
三、社会资源科普化
第五章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
第一节科技教育的责任
一、什么是科技教育
二、激发科学兴趣
三、培养创新思维
四、科学教师的使命
第二节学校科技教育创新
一、学前科学启蒙
二、小学科学教育
三、初中科学教育
四、高中科学教育
五、校本科普活动
第三节校外科技活动创新
一、校外科技活动
二、科普展教活动
三、校外科普服务创新
第六章全民科普服务创新
第一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
一、科学治理的需要
二、科普的主要任务
三、科普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新农村农民科普
一、科普特点
二、科普对象
三、科普服务创新
第三节城镇劳动者科普
一、科普特点
二、科普任务
三、科普服务创新
第四节科普展教服务创新
一、科技馆的演进
二、我国科技馆的发展
三、展教服务创新
第五节全域科普服务创新
一、科普情景巨变
二、科普全域动员
三、科普服务全覆盖
四、全民参与科普
第七章全媒体科技传播
第一节当代科技传播特点
一、公众向网络转移
二、新媒体传播崛起
三、后真相的困扰
第二节科技传播的任务
一、传递科技新闻
二、回应科学关切
三、破除迷信谣言
第三节科技传播创新发展
一、转变科技传播观念
二、推进传播媒体融合
三、精准定位受众需求
四、完善科技传播生态
第八章当代科普的评价
第一节科普能力及效果评价
一、科普评价的特点
二、科普能力的评价
三、科普效果评价
第二节公民科学素质测评
一、科学素质特点
二、科学素质测评设计
三、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第三节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
一、青少年科学素养特点
二、PISA测试经验
三、科学素养测评设计
第九章新时代科普新图景
第一节新时代科普的逻辑起点
一、建成科普强国
二、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三、科普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科普赋能时代
一、科普理性的反思
二、科普文化赋能
三、科普教育赋能
四、科普社会赋能
五、科普经济赋能
第三节科普之治时代
一、科普国家治理
二、科普社会治理
三、科普数字化治理
四、科普市场治理
五、科普国际治理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