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2019年10月8日,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近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院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合作成立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研究课题组,开展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问题研究。课题组在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公共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市场环境等七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以及其他253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并就进一步优化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提出建议。
前言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2019年9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发布;2019年10月8日,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同时,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纷纷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内生增长动力。
2020年,《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院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合作成立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研究课题组,开展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问题研究。李志军同志为课题组组长,张世国、牛志伟同志为副组长,课题组成员包括高太山、袁文融、姜莱、刘琪等同志。
课题组在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在政府环境、公共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六个维度基础上增加法治环境维度,形成了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公共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市场环境等七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衡量城市营商环境,增加和替换了部分指标:公共服务维度删除了人均道路面积数指标,人力资源维度增加了人口净流入指标,市场环境维度增加了当年新签项目(合同)个数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两个指标,创新环境维度以发明专利授权量指标替换了创新能力指数,金融服务维度增加了金融从业人员指标,政务环境维度以政商关系指标替换了政府服务效率。基于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
城市以及其他253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并就进一步优化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提出建议。
在课题研究和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有关领导、同事和朋友的指导、关心、支持和帮助,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摘要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方面,因此,科学、精确、标准的营商环境评价能为各地区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报告从当前国内营商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营商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及方法,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7个方面着手评价各城市营商环境,并创新性地将法治环境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在评价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其他253 个地级市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这6个重点区域的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进一步优化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提出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发现:
(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营商环境明显优于一般地级市,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以及天津市的营商环境十分优异,连续两年排在全国前10位,但天津市的营商环境排名有所下降;宁波市、青岛市、厦门市以及大连市的营商环境也相对较好,具备一定的优势。
(二)各省会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相对靠前,但由区位因素造成的营商环境差异十分明显,排在前10名的省会城市中,有4个东部地区城市、4个中部地区城市以及2个西部地区城市,且有7个南方地区城市和3个北方地区城市;排在后10名的省会城市中,有6个西部地区城市、2个东北地区城市、1个东部地区城市以及1个中部地区城市,且有2个南方地区城市和8个北方地区城市。
(三)其他地级市方面,区域之间地级市营商环境排名差距明显,前100名的城市中有54个东部地区城市、29个中部地区城市、15个西部地区城市以及2个东北地区城市,并且有69个南方地区城市和31个北方地区城市。各地区地级市的营商环境十分失衡,差距显著。
(四)六大重点区域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城市在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辐射下,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表现较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的城市在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引领下,营商环境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的城市营商环境处于中国水平,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东北地区城市群内的城市营商环境较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的城市营商环境分布不均衡,但总体来说在长三角城市的引领下,营商环境排名相对靠前;黄河流域沿线的城市营商环境分布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只有省会城市和部分黄河下游城市具有较好的营商环境,整体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评价结果表明:
(一)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且上升空间较少,其他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人力资源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区域间的人力资源分布仍然不均。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中部地区虽然有所缓和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东北地区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人才引进机制。
(三)中国城市市场环境分化严重。东部地区城市的市场环境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地区城市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西部和东北地区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市场环境分化有望改善。
(四)中国各个地区之间创新环境还不平衡。具体来说,拥有几个一线城市的东部地区城市的创新环境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的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中国城市金融服务水平失衡,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城市的金融服务水平较好,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金融服务水平较差。
(六)中国城市的法治环境缺乏有效的提升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各地司法环境发展标准不一致,打造各城市良好司法环境还需提上日程。
(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一批负面清单,有效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政府服务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城市政务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为进一步优化中国城市的营商环境,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助力企业高效运营。从医疗保险和水电气方面着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简化医保、社保参保以及优化水、电、气费等的缴纳流程。
(二)加大人才吸引力,稳定扩大就业。从稳定就业、加大就业服务供给、为人才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三方面入手加大城市人才储备。
(三)加强市场监管,打造透明市场环境。从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互联网 监管、完善各领域监管体系、规范城市管理部门执法行为着手,不断优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促进地方创新环境改革,培育创新创业土壤。进一步提高城市创新公共服务、便利企业获取创新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动力问题。
(五)优化企业融资服务,增加普惠金融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评估风险,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完善水电气、纳税、社保等领域信用评价标准体系,让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优惠。
(六)提升司法效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实施和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优化立案和审判工作方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突出智慧法院优势,让企业在健康、公平的法治环境中成长。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整合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八)加快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从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创新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数据安全环境、改善政府监管和服务环境等方面着手,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李志军,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创新创业、公共政策评估、营商环境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系列重要课题研究、调研报告和重要文稿,参与国家许多重要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与起草工作,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章 营商环境及其评价
一、营商环境
(一)营商环境的定义
(二)营商环境包含的内容
(三)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
二、营商环境评价
(一)国外营商环境评价研究
(二)国内营商环境评价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建设原则
二、指标体系设计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四、评价方法
第三章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一、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
(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
(二)省会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
(三)其他地级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
二、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特点
(一)各区域间城市营商环境差距较大且分布不均衡
(二)各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水平仍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项指标评价结果
(一)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二)人力资源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三)城市之间市场环境逐渐分化
(四)区域之间创新环境还不平衡
(五)融资效率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六)法治环境缺乏有效的提升机制
(七)政务环境改进空间仍然较大
第四章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一、直辖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一)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上海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三)天津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四)重庆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计划单列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一)深圳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宁波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三)青岛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四)厦门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五)大连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第五章 各省、自治区内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一、河北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山西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三、内蒙古自治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四、辽宁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五、吉林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六、黑龙江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七、江苏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八、浙江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九、安徽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福建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一、江西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二、山东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三、河南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四、湖北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五、湖南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六、广东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七、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八、四川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十九、贵州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十、云南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十一、陕西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十二、甘肃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十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第六章 重点区域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一、京津冀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二、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四、东北地区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五、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六、黄河流域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第七章 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助力企业高效运营
二、加大人才吸引力,稳定扩大就业
三、加强市场监管,打造透明市场环境
四、促进地方创新环境改革,培育创新创业土壤
五、优化企业融资服务,增加普惠金融力度
六、提升司法效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
八、加快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各分项指标评价结果与排名
附表1-1 2019~2020年城市公共服务指数及其排名
附表1-2 2019~2020年城市人力资源指数及其排名
附表1-3 2019~2020年城市市场环境指数及其排名
附表1-4 2019~2020年城市创新环境指数及其排名
附表1-5 2019~2020年城市金融服务指数及其排名
附表1-6 2019~2020年城市法治环境指数及其排名
附表1-7 2019~2020年城市政务环境指数及其排名
附录二 有关文件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9号)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