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翻译教学模式探究: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定 价:32 元
丛书名:翻译研究新探索丛书
- 作者:赵联斌 ,马丽娅 著
- 出版时间:2010/11/1
- ISBN:9787118071849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15.9
- 页码:30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探究: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是以“模拟”为翻译本质,以迎合译语文本读者需求为翻译目的,以适合与忠实为翻译标准,首次站在译语文本读者立场考虑译语文本质量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是“模拟”模式的提出和需求为产出目的的理念的形成。
赵联斌(1976-),男,山西黎城人,讲师,河南大学翻译学硕士。在长治学院外语系任教,主要从事综合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有《被淡化了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读课教学的教法与探索》、《论班主任疏导职能与大学生合理的大学生活》、《含义的恒定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论语言的功能》和《译者的模拟权限》等数篇论文。主编了《英语语法学习新视角》一书,合著了《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一书。主持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模式探究》和长治学院校级课题《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各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以及校级课题两项。
马丽娅(1978-),女,回族,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语言学硕士。在长治学院外语系任教,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学和法律翻译。发表论文有《法律语篇中的亲和关系对关联期待的启示》、《语篇视角折射出的语类在法律语言中的应用》。
引论“模拟”翻译教学模式探究的动机和目的
第一章 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第一节 “探究”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二节 “建构”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三节 “概念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四节 “逆向全过程”翻译教学模式
第五节 “理论讲解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六节 ““师生互动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七节 “答辩”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八节 “案例”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九节 “文学引路”式翻译教学模式
第十节 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第二章 翻译教学现状问题及反思
第一节 翻译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第二节 翻译教学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 翻译教学中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翻译教学需走出困境
第五节 高校翻译教学的发展策略
第六节 高校翻译教学应以需求为导向
第七节 高校翻译教学改革导向
第三章 “模拟”教学理论研究现状
第一节 “模拟”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 “模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节 “模拟”在高校英语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模拟”在面试课堂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第五节 “模拟”在法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第六节 “模拟”在导游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第七节 “模拟”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第八节 “模拟”在学前舞蹈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第九节 “模拟”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十节 目前“模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第四章 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认识
第一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第二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认识
第三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翻译目的的认识
第四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发展意义
第五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五章 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
第一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原语文本本质的认识
第二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含义的认识
第三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译者权限的认识
第四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典籍英译的认识
第五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译语文本类型的认识
第六章 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第一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探究翻译教学模式的意义
第二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需求思想与译者素质培养
第三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非英语专业译者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进化
第五节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应用性探究
第七章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第一节 翻译的界定与翻译课程设置
第二节 翻译专业前景方向分析
第三节 翻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翻译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第五节 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
第六节 翻译人才的需求前景与课程设置思考
第七节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第八章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考核
第一节 翻译质量的评估
第二节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评估
第三节 口译质量的评估
第四节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考核
参考文献
后记
(5)翻译教学跨学科研究较多的是跟语言学的交叉研究,跟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这表现出翻译教学研究受到翻译学学科研究的制约,我国的翻译学研究本身在跨学科方面就有局限,本应与其同步的翻译教学又严重滞后,翻译教学研究领域中从事理论研究与分析、从事实证研究者不多,导致该现象发生。
(6)中国内地的现代科技(如计算机、网络、语料库等)与翻译教学的结合研究自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兴起,研究数量不多却发展迅速。制约这方面发展的瓶颈是懂翻译又懂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太少,或者说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及其研究者中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人不多,这不利于二者的结合。翻译教学研究也要整合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形成跨学科的科研团队。
(7)翻译教材研究依然停留在单纯批评或是赞扬他人教材的层面,提出改进并设计出可行编著教材方案者并不多见。翻译教材单纯讲理论或单纯谈技巧的比比皆是,但真正做到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讲评中融入理论的很少。这也造成很多学生和老师形成做翻译不需要翻译理论,教翻译也不需要教翻译理论的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