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语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交替传译技能习得阶段和夯实阶段对于教学材料难度的影响。全书共分为六章。第1章是对本书研究的整体介绍,包括研究起源、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2章回顾前人文献,阐明本书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在口译难度影响因素研究交替传译教学和口译能力发展交替传译过程和评估研究语篇结构研究四大领域文献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第3章是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认知视角下的口译过程和修辞结构理论相结合,搭建理论框架,同时对本书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4章对本书研究所采用的两大研究方法实验法和调查问卷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变量控制、实验过程和实验对象、问卷内容等。第5章是数据分析和讨论。首先通过统计学检验方法验证语篇结构的两大核心要素信息层级和逻辑关系在交替传译教学的不同阶段是否会对教材难度造成影响,然后运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了存在影响背后的原因。第6章是对研究结论的概括和评价,既讨论了本书研究对于口译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贡献,也分析了其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本书对口译教学中科学合理选择口译材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翻译研究与实践的社会人士阅读使用。
教材开发是口译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由于口译教学属于技能型教学,教学材料的难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阶段性教学目标以及口译能力的发展规律相匹配。随着口译教学日渐走向科学性,教学材料的选择也从经验式向客观标准过渡。但是,正如诸多学者所言,口译作为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其任务难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微观层面来说,不仅包括词汇多样性、句法结构、语篇结构、讲话主题等文本相关因素,还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等讲话人相关因素;从宏观层面来说,口译任务难度还受到工作场合、工作模式、译员能力等因素影响。因此,确认各因素如何单独作用于口译任务难度,多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口译难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口译教学材料难度的分级指标是口译研究者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
口译教学材料属于教学情境下的口译任务,其难度的设定与甄别应该符合口译教学的特点。本书将研究范围设定为交替传译教学。面对多且复杂的难度影响因素,教师应该根据交替传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首先考察主要因素的影响,这也符合教材开发过程中将因素逐步纳入以增加难度的原则。交替传译的信息处理对象是语篇。交替传译中,译员对信息的处理并不是线性加工,而是根据语篇结构对信息由主及次的提取与整合。因此,语篇结构是交替传译信息处理的关键。在交替传译技能习得阶段,听辨理解、短期记忆、笔记等分项基础技能都要求学生首先识别源语的语篇结构,以获取讲话人的交际意图并存储信息;在交替传译技能夯实阶段,不同语篇结构类型的源语是检验学生技能综合运用的重要指标。因此,本书将语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交替传译技能习得阶段和夯实阶段对于教学材料难度的影响。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1章是对本书研究的整体介绍,包括研究起源、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2章回顾前人文献,阐明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在口译难度影响因素研究交替传译教学和口译能力发展交替传译过程和评估研究语篇结构研究四大领域文献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第3章是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将认知视角下的口译过程和修辞结构理论相结合,搭建理论框架,同时对本书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4章对本书研究所采用的两大研究方法实验法和调查问卷法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变量控制、实验过程和实验对象、问卷内容等。第5章是数据分析和讨论。本章首先通过统计学检验方法验证语篇结构的两大核心要素信息层级和逻辑关系在交替传译教学的不同阶段是否会对教材难度造成影响,然后运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了存在影响背后的原因。第6章是对本书研究结论的概括和评价,既讨论了本书研究对于口译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贡献,也分析了其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较小,而且为保证实验的生态效度,实验材料无法完全受人为控制。因此,本书研究只是口译教学材料难度领域的一项探索性研究,其结论还需要更多实证数据进行验证。口译技能的习得需要大量练习,而口译教学材料无疑是学生练习的指向标,教学材料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口译训练事倍功半。与此同时,忽略口译本质或教学阶段探讨口译教材难度无异于隔靴搔痒。诚然,口译难度研究涉及诸多复杂问题,本书研究也只是盲人摸象,但是我希望本书能够为口译教学中科学合理选择口译材料提供些许参考。
书稿付梓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柴明颎教授。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完善而成,论文从选题到研究问题的提出,从谋篇布局到实验设计,每一步都离不开柴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穆雷教授,穆老师在学术上对我的引导和训练让我受用不尽。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穆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启发。此外,我还要感谢英国利兹大学语言、文化和社会学院口译及翻译研究中心讲席教授王斌华老师。每次向王老师请教问题,他总是倾囊相授。和王老师的交流使我从信息处理的视角解读口译过程,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语篇结构在其中的作用。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与我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一路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才得以让本书顺利出版。由于个人水平所限,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原蓉洁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
2021年11月
原蓉洁,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明园晨晖学者。翻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口译理论与教学。在《中国翻译》、《东方翻译》、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Trainer 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主持上海市哲社青年项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项目等多个课题。具有近十年的会议口译经验,在经贸、法律、教育等领域提供同传和交传服务。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起源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口译中的源语语篇
2.2 翻译难度及其影响因素
2.2.1 翻译难度
2.2.2 笔译难度的影响因素
2.2.3 口译难度的影响因素
2.2.4 前人研究对口译难度研究的启示
2.3 交替传译与语篇结构
2.3.1 交替传译实质与语篇结构
2.3.2 交替传译认知过程与语篇结构
2.3.3 交替传译信息处理过程与语篇结构
2.3.4 交替传译质量评估与语篇结构
2.4 交替传译教学与语篇结构
2.4.1 交替传译教学的基本原则
2.4.2 交替传译教学材料的特点
2.4.3 交替传译教学阶段与语篇结构
2.5 译员能力与语篇结构
2.6 语篇结构理论
2.6.1 语篇结构理论综述
2.6.2 修辞关系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2.7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认知视角下的交替传译过程
3.1.2 修辞结构理论
3.2 理论框架
3.3 工作定义
3.3.1 交替传译源语语篇
3.3.2 交替传译源语难度
3.3.3 学生译员
3.3.4 交替传译教学阶段
3.3.5 语篇结构
3.4 研究路径
第4章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4.1 实验法
4.1.1 实验选材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步骤
4.1.4 实验结果评分
4.2 调查问卷法
4.3 数据分析方法
第5章 数据分析
5.1 技能习得阶段
5.1.1 实验一数据分析
5.1.2 实验二数据分析
5.1.3 实验三数据分析
5.2 技能夯实阶段
5.2.1 实验四数据分析
5.2.2 实验五数据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贡献
6.3 研究局限性
6.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附录1 7篇实验材料的原文转写
附录2 教师评分标准说明
附录3 受试学生口译产出质量评分
附录4 难度调查问卷
附录5 受试译员对语篇的难度判断
附录6 受试译员口译产出转写示例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