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全面回顾了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发展, 其次回顾了我国自1949年以来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金融人才的不同需求状况, 再次针对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及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弊端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分别就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及金融科技专业提出了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薛强,1982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管理、农牧业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信托与租赁》《信用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案例分析》等课程。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乳品工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4部;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1项、内蒙古社科联重点项目1项、中蒙俄经贸合作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1项,其他各类获奖8项。
上篇 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发展
第1章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
1.1 定性描述阶段
1.2 定量分析阶段
1.3 工程化阶段
第2章 金融实践的发展
2.1 “金融”一词的界定与演变
2.2 百年金融功能的变革
2.3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2.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5 金融科技的发展
下篇 高等院校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3章 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3.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1979—1992年)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1993—2000年)
3.4 加入WTO以后(2001年至今)
第4章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及专业的发展
4.1 金融学科及专业发展现状
4.2 金融学科及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高等院校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1 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2 互联网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3 金融科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