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红译著的这本《副文学导论》法文作者是达尼埃尔·库埃尼亚斯。作者以质疑副文学既定的身份属性为出发点,分别从副文学作品中的重复形式、参照错觉、意义解读、主导性叙述和人物分类五大方面对副文学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诗学分析,通过“副文学模式”和“副文学标准”的建构,深层探讨了副文学性和副文学话语存在的逻辑前提,论证了副文学品种及其样态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就其学术特色而言,《副文学导论》是第一部从诗学的角度观照副文学现象及其作品的法文著作。
达尼埃尔·库埃尼亚斯生于1945年,雷恩大学教授。他撰写了关于哥特式小说的博士论文及许多关于“通俗”小说文学的文章,并自1980年起主持副文学分析杂志——《想象物手册》的工作。
马利红,女,1972年生,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曾在《当代外国文学》、《社会科学辑刊》、《法国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启蒙的精神》、《在北京最后的日子》等多部译著。
总序(栾栋)
导论
第一章 准文本身份
一、文学丛书、副文学丛书
二、关于作者的名字
三、标题
四、插画封面
五、其他准文本要素
六、准文本与阅读契约
第二章 重复的形式
一、现象的感知:马丁·伊登的副文学公式
二、另一种现象的分析:托多罗夫
三、重复与口传:故事
四、诗歌文本与歌曲中的重复
五、“文学的”小说文本中的重复 总序(栾栋)
导论
第一章 准文本身份
一、文学丛书、副文学丛书
二、关于作者的名字
三、标题
四、插画封面
五、其他准文本要素
六、准文本与阅读契约
第二章 重复的形式
一、现象的感知:马丁·伊登的副文学公式
二、另一种现象的分析:托多罗夫
三、重复与口传:故事
四、诗歌文本与歌曲中的重复
五、“文学的”小说文本中的重复
六、副文学的产物:新颖与相似的矛盾
七、重复的互文形式:文类、副文类(sous-genre)
八、文本,互文本?激增的重复
第三章 参照错觉
一、副文学的阅读,现实与虚构
二、一种通透的“美学”
三、陈述动程
四、陈词与逼真性(vraisemblable)
五、对话的重要性
六、参照的错觉和现实的选择
第四章 一切都有意义
一、拒绝无意义(in-signifiant)
二、一些单逻辑的文本
三、副文学提供自身的阅读符码
第五章 占主导地位的叙事性
一、现象的成因
二、副文学的增殖:叙事的操作手法
三、纯故事的躁动
四、叙事的哕唆
第六章 人物
一、初级模仿(mimesis)
二、副文学人物的分类
三、不可避免的认同:幻觉和意识形态的模棱两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