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最新语文课程标准“附录”规定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编写,每首诗词文字均标注汉语拼音,有的韵脚字为诵读能押韵,可按古音读,则在“注释”中注明。每首作品下共设四个栏目:一、作者简介(或“出处简介”);二、注释;三、译文;四、解读。“注释”尽量做到与“译文”互补。“译文”,只作散译,以忠实于原意为要,避免为译成押韵诗歌形式而添加不必要的修饰词或改变原意。“解读”,主要是帮助小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但也兼顾教师参考的需要。
小学生背诵这些古诗名篇佳作是完全必要的。只有熟了,才能融入血液,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功能。背,只有与理解、感受、欣赏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无须多言的。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2012年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编撰而成。所选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小学生古诗词权威读本本书由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学者蔡义江亲自执笔,精心编写,可作为老师教学、学生背诵学习的最具权威性的诗词读本。精美插图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营造最佳阅读体验。权威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中央级的出版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独家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而中外名著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因为中外名著是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文明传承,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自身教育研究资源,组织了一批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语文教育研究者、特级教师等,根据“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本套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筛选,最终选定了包含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历史读物、科普科幻作品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
本套丛书是专门为广大中小学生倾力打造的经典读物,版本完善,内容准确,体例设置科学实用。丛书中的外国文学名著均为全译本,我们选用了著名翻译家的译本,并编排了大量的由国外绘画大师绘制的精美原版插图,其中大部分插图都是首次在国内图书中呈现。针对中国古典名著、国学类图书,我们邀请了包括蔡义江、张景、马东瑶等在内的众多学者和专家,由他们负责编写和把关,以确保此类图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丛书通过“导读”“旁批”“要点评析”“考点精选”等栏目,对名著的精髓部分、重点、难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文学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还针对其中思想内涵较深的作品,组织原书的著译者和相关学者、专家编写了权威、专业的点评,通过对作品重点篇章、重要段落、内容要点、精彩语句的批注和评析,实现了对作品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解读,使读者能够轻松领悟名著精髓,充分理解名著内涵,真正读懂名著、读活名著。
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其阅读品位。希望广大中小学生把本套丛书当成良师益友,与名著同行,在阅读中成长。
李观政
2014年6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蔡义江,1934年生,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后称杭州大学,现改浙江大学),师承词学名家夏承焘,著名学者,红学家,《红楼梦学刊》及中国红楼梦学会创建者之一,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创办团结出版社,兼任社长、总编辑及《团结》杂志主编,为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现称《鉴赏》或《全解》)《稼轩长短句编年》(香港上海书局)《辛弃疾年谱》《唐宋诗词探胜》《清代文学概论》(日本每日交流社)《宋词三百首详析》(台湾建宏书局)《绝句三百首》《宋词精选全解》《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追踪石头——蔡义江论红楼梦》《追踪石头2——蔡义江论红楼梦》《红楼梦答客问》《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等。
导读
江南
长歌行
敕勒歌
咏鹅
风咏
柳
回乡偶书
凉州词
登鹳雀楼
春晓
凉州词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鹿柴
导读
江南
长歌行
敕勒歌
咏鹅
风咏
柳
回乡偶书
凉州词
登鹳雀楼
春晓
凉州词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鹿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别董大
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枫桥夜泊
滁州西涧
游子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渔歌子
塞下曲
望洞庭
浪淘沙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小儿垂钓
悯农
悯农
江雪
寻隐者不遇
山行
清明
江南春
蜂江
上渔者
元日
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晓景
题西林壁
夏日绝句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衢道中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春日
观书有感
题临安邸
游园不值
乡村四月
墨梅
石灰吟
竹石
所见
村居
己亥杂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出处简介】
乐府,本是西汉武帝设立的音乐官署名,也指官署采集、创作的诗歌和乐曲,故称汉乐府。《江南》当是流行在江南一带采莲时所唱的民歌。
【注释】
"何:何等,多么。田田:形容莲叶相连接,生长繁茂的样子。#戏:嬉戏,玩耍。
【译文】
江南正可采莲子,莲叶长得多么茂密啊!
鱼儿都在莲叶之间嬉戏。
鱼儿嬉戏在莲叶的东面,鱼儿嬉戏在莲叶的西面,鱼儿嬉戏在莲叶的南面,鱼儿嬉戏在莲叶的北面。
【解读】
这首诗歌唱了采莲姑娘对莲叶密布的江南水乡的赞美,传达出她在观赏“鱼戏莲叶间”的活泼可爱景象时的愉快兴奋心情。
前三句,句句押韵。“江南可采莲”,先总说,江南水乡地点、莲子成熟季节、采莲姑娘身份,都在其中了。“何田田”的赞叹,直接抒发出面对美景时姑娘满怀喜悦之情。再将目光聚焦到“鱼戏莲叶间”上。一个“戏”字,写出了鱼之乐和它游动的灵活姿态,这又折射出姑娘的快乐、喜好嬉戏的精神面貌。
后四句忽然变成散句,全不押韵,而且用语、句式不嫌重复,每句只变换末了一个字:“东”“西”“南”“北”。这种看似稚拙的写法,愈显出不加文饰、质朴率直、一片天真的民歌本色。又恰似将本应特写的对象作分镜头处理:你看,这儿有鱼在戏,那儿也有,还有那儿、那儿……姑娘的惊喜情态,仿佛如见。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处简介】
长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另有《短歌行》,皆因歌声有长短而起名。
【注释】
"葵:菜名,即冬葵。非向日葵。#晞(xī):晒干。$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德泽:布恩泽。施予恩惠。%焜(kūn)黄:枯黄的样子。华:同“花”。衰:为了押韵,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一片青葱,(叶上)早晨的露水等待日光晒干。和暖的春天遍布恩泽,大地万物都发出光辉。常常怕秋季到来,花儿叶儿都枯黄衰败。千百条江河东流到海,何时才能再向西回来?年轻时不加倍努力,到老了再悲伤有什么用。
【解读】
这是一首励志诗。它勉励青少年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有所作为。
作品继承我国古老诗歌多用比兴手法的优良传统。前六句,先从描写“青青园中葵”春荣秋谢的过程说起,阐明了青春美好,光阴流逝,万物都会经过盛衰转换的普遍规律。写来形象生动、具体。然后再用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强调寸阴寸金,不应年华虚度的道理,仍用比喻来启发人们的思路。使直接说出全诗主题的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极具思想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宋代的抗金英雄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正是这个意思。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时在故园,后隐于鹿门山。终生布衣。诗与王维齐名,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人物,世称“王孟”。工五言诗,风格清雅。有《孟浩然集》。
【注释】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即“不知”,诗词中常有此用法。
【译文】
春天睡得沉,不知不觉天亮了,只听得处处都有鸟儿在啼叫。(回想起)夜里曾经有过风雨声,啊,被摧落的花儿也不知有多少!
【解读】
此诗传诵最广,几乎人人皆知。它的内容虽只写春晓一觉醒来的片刻情景,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但艺术上,恰似佳作天成,妙手偶得,极为成功。
一、二句写睡醒之初,两句互相生发。“不觉晓”固然是说春宵梦酣,但也衬托了鸟鸣之繁,因为正是“处处闻”的啼声,才将诗人从梦中唤醒的。第三句是醒后的回忆,仍由前转出:鸟啼说明已是晴天,因而忽记起昨夜有过一场风雨;写“闻”写“声”,总不离听觉。末句是料想,因醒而未起,不曾目验,故用问句。惜花的心情倒因此表现得十分充分。想到这里,鸟儿的啼声,在诗人听来,也就仿佛在为花落之多而深表惊讶和惋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