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一生都未停止写作、学习、思考,“记者”是他的第一份职业,也是他一生从事的事业。他如何书写他所置身的19世纪人类社会?他对未来抱有何种看法?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以19世纪的全球史和新闻传播史为基本的历史语境,以马克思新闻活动及新闻书写为素材基础,从角色、文本与思想三个层面切入“记者马克思”。本书力图
本书对河上肇、宫川实合译《资本论》的译本、版本、文本及研究文献进行研究考证,梳理河上肇、宫川实合译《资本论》译本在日本传播过程中,其概念、术语的译介及其演变情况,总结日译的不足和创新之处。
本书内容包括:《神圣家族》原版通释、《神圣家族》英文版狄克逊译本考释、《神圣家族》英文版狄克逊译本译文考证等。
本书聚焦加田哲二译本中主要术语的斟酌选择与重要观点的表述方式,并与后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日文译本及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立体地呈现该译本的思想内涵与历史价值。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版通释,介绍恩格斯着手《起源》写作的直接原因与时代背景、《起源》出版后的基本概况、《起源》的主要译介与版本说明以及《起源》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观点;第二部分为译本考释,研究对象为《起源》法文版的腊韦译本,主要介绍《起源》的法文译介背景、腊韦与劳拉两位译者的实际分工与编译过程以及恩格斯对这一译本的
本书以《共产党宣言》泰文版法政大学译本及其传播为研究主题,梳理《共产党宣言》在泰国译介和传播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分析泰文版法政大学译本及其传播之于马克思主义暹罗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对该译本的误译和漏译之处予以疏正。
本书从历史考证的视角,对城塚登与田中吉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译本的写作背景、译本的术语及内容予以梳理、考证,并对其为日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行版次最多的译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考察,使读者了解日本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翻译、研究状况。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1)在确认《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手稿的纸张编码均为恩格斯所标注的基础上,按该纸张编码顺序对“费尔巴哈”章诸文本进行重新编排;(2)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的高清照片对手稿在判读方面存在歧异的逾百处字迹进行重新辨识、判读和勘定;(3)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定稿以及经过本书作者重新编排和勘定而
作为人的现实生活,日常生活与人之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不仅提供和创造着丰裕的物质生活,也引领和塑造着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人类生命获得意义与价值的重要生活样式,更是人的存在本质、价值追求乃至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反思了西方传统哲学对日常生活世界作出的抽象理解,构建了马克思关于日常生
在不同的时期,在多种场合、众多著作中,毛泽东都从不同侧面对党的历史作出过精辟论述,这些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书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论述,以反映其论述党史的主要精神,学习其研究党史的深邃智慧。毛泽东对党史的精辟论述以及他提出和运用的研究党史的科学方法,既反映了政治家的敏锐,也体现了史学家的严谨。毛泽东对事件、人物的众多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