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地报告”系列丛书之一,由4篇报告构成,《类金融新业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研究》回顾了融资性担保业曲折坎坷的成长之路;《“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国际借鉴与上海实践》探讨了建立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包含政府资
近年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两个支柱,一是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二是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超出了此前的预期,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后果也备受争议。本书即是厘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本事实,理解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借鉴其他货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经验,从而可以对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本书是“基地报告”系列丛书之一,是上海市委托的转型升级课题的研究成果。作者重新梳理了世界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讨论了从经济增长加速到减速的核心原因,发现成熟经济体持续、均衡增长的长期驱动因素就是持续地效率改进,它推动着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本书是“基地报告”系列丛书之一,作者走访了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开发区、医院、互联网培训、德国商会等十家机构调查,给出了上海发展趋势的政策性评估,包括上海转向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城市发展的道路,加速产业横向融合、提高知识配置力、加快制度矩阵创新、培育城市聚集-创新潜力,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生产系统升级,探索
本书把保险创新与解决医改难题相结合,分析上海市设立健康保险交易所对于全国医改的突破性意义,并初步提出可行性方案。近年来,医改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何攻坚克难仍是各级政府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进行医改试点更是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认为,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面临较大赤字压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揭开了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序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标志性事件,新一轮对外开放究竟“新”在哪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又如何体现这个“新”的内涵,本书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上海)自
中俄地区合作指的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区域合作,该区域的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区域的合作研究揭示了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合作中的客观规律。在《中俄地区合作新模式的区域效应》一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通过开展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共同构建中俄地方国际化产
本书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围绕“新常态下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年度研究主题,致力于探索资源型地区结构均衡发展的新思维、新动力、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山西“六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理论支撑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7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为何仍没能出现强劲复苏?这种状态很有可能将继续持续下去,而我们该怎么办?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评论家、《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的新书《转型与冲击》,首次从历史和全球的视角,阐释了这场危机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当前世界经济与政治版图
碳关税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美国与欧盟的碳关税提案;碳关税推出原因、本质及实施可能性分析;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碳关税减碳效果分析;碳关税对中国影响的定性分析;碳关税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我国应对碳关税挑战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