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89 元
丛书名: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受到武汉大学文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 作者:余蔷薇
- 出版时间:2019/1/1
- ISBN:9787520137959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7.22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该著对胡适与胡怀琛的诗学进行比较研究,梳理与考察两者诗学脉络之源流发展,发掘胡怀琛的诗学在新时代语境中的重要意义。胡怀琛作为早期新诗学探索者,与胡适一样对新诗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他们提倡和践行了两条不同的白话诗学路径,两者既有根本的分歧,又在历史的回声中时有相交融合。书稿分别从语言、诗体、音节三个方面探究胡适与胡怀琛诗学的异同;再分别考察两者诗学的形成过程与不同命运;*后考察胡怀琛所代表的力量如何与胡适等主流进行角逐并*终失败至消失。
余蔷薇,(1980?),湖北荆州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武汉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新诗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文学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引 言/1
第一章 语言:新诗起点的一致性/8
第一节 语言资源:白话与文言/9
一 白话的合法性与文言的生命力/9
二 新汉语体系的想象性建构/13
第二节 白话的美学追求:明白易懂/16
一 白话的审美标准/16
二 白话美学观的民间资源/20
第三节 发现小传统:打油诗与禽言诗/21
一 胡适的打油诗尝试/22
二 胡怀琛的禽言诗尝试/28
三 小传统与白话资源/34
第二章 诗体:进化论与融合论/39
第一节 破旧与立新:从古诗体的破格律化到译诗/39
一 词曲体的破格律化尝试/40
二 古诗体的破格律化尝试/46
三 白话新体的成立/50
四 《关不住了!》与西化路径的确立/53
第二节 传承与拓新:俗白与古雅的多元诗体杂陈/56
一 俗言杂陈的诗体尝试/57
二 古雅译诗的诗体尝试/63
三 《胡怀琛诗歌丛稿》的补充/71
第三章 音节:自然之美与音乐之美/83
第一节 汉语诗性:围绕《尝试集》的批评与讨论/85
一 诗歌是否应该修改和能否修改的问题/89
二 对音节上的美感的不同理解/91
三 对新诗中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思考/97
四 对新诗性质的不同思考/99
第二节 中西血脉:新与美的矛盾/103
一 胡适的态度:双声叠韵的自然美/103
二 读者的态度:新诗诗美的规范性诉求/105
三 胡怀琛的新派诗与音乐性/110
第四章 形成:西化论与本位说/115
第一节 西化论:从传统蜕变到西化完成/115
一 胡适建构的新诗现代体系/115
二 早期的译诗训练与入选诗集的增删/117
三 译诗与新诗的成立/121
四 胡适的译诗与白话思维的形成/125
第二节 本位说: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建设/131
一 小诗的中国血统/132
二 新旧诗转换与中国文学本位思想/139
第五章 命运:回归与延续/146
第一节 传统新释:《尝试后集》与西化之后返归传统/146
一 《尝试后集》的总貌与胡适之体/146
二 《尝试后集》的词体小令风格/150
三 《尝试后集》对西化诗作的舍弃/159
四 《尝试后集》对传统汉语诗性的新态度/161
第二节 中体西用的延续:传统诗体的现代汉语转化/164
一 胡怀琛诗学主张的命运/164
二 中国文学本位与中体西用/166
三 传统诗体的现代汉语转化/173
结 语/179
附 一 胡适、胡怀琛诗学论著年表简编/194
附 二
胡适诗学的接受历史考察以新旧之争为中心/236
胡适诗学的接受历史考察以中西之争为中心/249
胡适诗学的接受史考察以懂与不懂之争为中心/259
参考文献/274
后 记/290